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

在“重庆大轰炸”中

不幸遇难的同胞

为增强国防备战意识

2019年6月5日上午10点30分

防空警报骤然响起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重庆大轰炸期间,日军“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在重庆上空肆虐。

碧血蓝天

机鸣弹啸

烈焰腾空

平民死伤无数

财产损失难以估量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为了尽快摧垮中国民众的抵抗意志

从1938年2月18日开始

到1944年12月19日

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

进行了长达6年又10个月的轰炸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伤痛或许可以被岁月抚平

但是被鲜血浸透的历史却不能忘却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今天,让我们跟随重庆籍画家陈可之的画笔

一起穿越时光,回到那一年

烈火热血与民俗地理的交融

——巨幅油画《重庆大轰炸》赏析/张老侃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重庆大轰炸1938--1943 作者:陈可之创作组。

(获日本广岛日中友协和平贡献奖)

站在21世纪窗口俯瞰山城重庆令人浮想联翩。想什么?是想眼下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高楼林立众桥飞架十分气派而豪华?抑或是为这座两江环抱山峦迤逦的城市地貌之奇特而叹为观止?是的,想,都想。

英雄城市---重庆新貌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 王正坤

而此时,出现在笔者眼前的是春日绚阳下蜿蜒陡峭的石梯坎路,踩着石梯的是穿旗袍的妇女、穿草鞋的力夫;茶馆里茶客们巴嗒着叶子烟杆摆龙门阵;嘉陵江边乖巧的幺妹洗衣裳,江上船工唱起骚情的川江号子臊得幺妹们一脸通红……

大轰炸下的重庆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忽然,天空出现成群的日本飞机,对准美丽宁静的渝中半岛狂轰滥炸。浓烟滚滚,烈火冲天,残埂断壁;凄厉的哭喊声和怒骂声中消防队、担架队、学生、市民、车夫、记者、歼国传教士忙乱着、奔跑着,拥向烈火中死伤同胞……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大轰炸5局部图片

油画:重庆大轰炸1938---1943局部(重要场景创作)

5月3日轰炸下半城金融区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5月4日轰炸主城区解放碑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24万人在轰炸后三天内从主城区撤离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十八梯大隧道惨案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铁血雄浑!国际红十字救护、愈炸愈强、

在满身苍荑的废墟上,

中国国共两党及各民主党派形成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我为画面的恢弘气势和重庆人的不屈精神所震撼。

是幻觉吗?不是的。出现在笔者眼前的,是以画家陈可之和他率领的创作团队,用画笔绘制的英雄山城的史诗——长7米,高1.9米的巨幅油画《重庆大轰炸》。弹指一挥间60年过去。从1938年2月18日起,日本侵略军队重庆平民百姓进行了为时5年多的“无区别轰炸”。这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最惨烈的大轰炸事件,也是重庆城三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气壮山河的重大的史实,是这幅大型油画选题的立命之本。

陈可之为凤凰卫视《大视野》题写的片头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重庆人的民俗习性离不开山,肩挑背磨,爬坡上坎。

油画大师徐悲鸿曾有感于从江边挑水到山顶的挑水力夫,作了《巴人挑水图》,并题诗曰:“忍看巴人惯挑水,汲高百丈路迢迢”。作家兼画家丰子恺,画过不少巴渝风情水墨画,如像在一幅《重庆凯旋路》的画旁边,写有一段文字:“开窗俯瞰长江,对岸遥望海棠溪。水光山色,悦目赏心。明朗的重庆,不复有警报哭声,但闻‘炒米糖开水、盐茶煮鸡蛋’的节奏的叫唱。这真是一个可留恋的地方。”这幅画很休闲,字里行间提到“警报的哭声”,可见作画在“大轰炸”之后。

丰子恺漫画《重庆凯旋路》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提到徐悲鸿、丰子凯,笔者是想说重庆的画家多,值得画的题材也多,但还不见有涉足到抗战重大史实的具有长篇小说般容量以及交响诗般凝重与浑厚的大作品。从这个意义讲,陈可之和他率领的创作团队所画的《重庆大轰炸》,其分量当算得是重量级的了。整幅油画中的人物,多达万人,涉及工农学兵商社会各界,占主流的是生活在城市街巷间的中下层民众。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2004年油画“重庆大轰炸”

日本广岛日中友协“和平贡献奖”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2004年8月6日,在日本广岛县的和平集会上,

和平运动家、日本参议院议员栗原君子女士

向画家陈可之先生授予《和平贡献奖》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2007年“重庆大轰炸”油画

被电视连续剧《记忆之城》大结局使用证书

史诗画卷非闲情小品,须有时间和精力上的大投入,集思广益,精心策划与构思。

《大轰炸》涵盖了社会学、民俗学、文化艺术的诸多方面,单从一份主创人员和顾问人员名单看,除陈可之而外,尚有国内知名半景画专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许荣初,画家刘开富,著名文化学者荣维木、王康,抗日战争史研究专家王孝洵等。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艰辛创作,反复修改,创作人员已将自己完全融入到抗战八年那段惨烈、悲壮、不屈不挠的历史中去了。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刊登在《艺术与财富》杂志封面的

《重庆大轰炸1938--1943》局部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2005年8月12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

画家与中国作协的诗人们聚集一堂,以特殊的方式和作品

奉献给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江津区白沙古镇,白沙重庆影视基地的大画前合影。

用创作者的话来讲,这幅巨幅油画的诞生,与其说是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如说是重庆这座英雄城市向世界人民昭示它曾经的荣耀的历史必然。是的重庆这座城市是英雄的,人民是英雄的。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2006年3月30日,重庆大轰炸受害者代表

手持《重庆大轰炸1938--1943》油画图片向东京法院提起诉讼

(新华社记者马平 摄)

正如画面右下方的那条写在白墙上的标语所说的那样:“愈炸愈强!”当年,重庆城里流传一首童谣,叫《跑警报》:“飞机头,二两油,鹅公岭,挂红球。日本飞机丢炸弹,山城到处血长流。跑不完的警报,报不完的深仇。烟囱变成高射炮,膏药飞机磕响头。娃儿也要当兵去,大刀砍落鬼子头。”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重庆大轰炸1938--1943》

被凤凰卫视《大视野》拍摄播出的专题片截图

要完成大轰炸这幅史诗画卷,除了爱国主义的热血和激情,还必须要求作者还原历史年代的风貌,体现当初的民风民俗。《清明上河图》选择了北宋汴梁几处典型景物,如繁忙的汴河漕运、上虹桥的行人,东角子门内林立的店铺。全面有形人物587人,动物13种,植物9种。人物中有官绅、贵妇、文人墨客、奴仆、小贩、说书艺人、算命先生、江湖郎中、行脚僧……人人形神兼备,极尽动态情趣。

对照《清明上河图》看,《重庆大轰炸1938---1943》在还原抗战陪都的历史面貌上花了相当功夫。上半城、下半城;临江门、储奇门等水码头;以及当初城区的主要街道、坡坎等等,都经过准确校正,构成一幅经过艺术加工的山城地理图,让上年岁的重庆人一看就似曾相识,顿生怀旧之情。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重庆大轰炸1938--1943》

被凤凰卫视《大视野》拍摄播出的专题片截图

作家张根水抗战时在重庆办报,他说:“重庆的房子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建筑。那种怪法,怪得川外人有些不相信。比如你由大街上去拜访朋友,你一脚跨进他的大门,那可能不是他家最低的一层,而是他的屋顶。”对于日本飞机的疲劳轰炸,张根水也有记载。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油画:石牌雄关

比如这么一段话:“王嫂首先将小玲儿抱着,因道:“今天若是不多,也没得事。日本鬼子,他把炸弹炸茅草棚棚,啥子意思,炸弹不要本钱咯?”还有一段写被轰炸中了的人户:“我是听到说这里附近受了炸,特意跑来看看,不料就是府上。怎么样?损失不大吧?”西门德叹气道:“完了,完了!半生必血,一齐完了!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凤凰卫视《大视野》专题片报道画家陈可之创作《重庆大轰炸》经历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作品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出期间观者络绎不绝

与历史年代和季节相符的民居、民俗、民众的衣食住行和生存状态,历来是作家、艺术家对作品的基本要求。仔细观看《重庆大轰炸1938---1943》这幅油画,这一“基本要求”做得相当不错,整个画面除了可以看出抗战精神、轰炸飞机、城市废墟、战争救护等不同部分外,透过民风民俗等类似《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手法,细部刻画耐读耐看,将观众,尤其是上年岁的有怀旧情结的观众,回到60年前的老重庆城。

史诗作品有诗的激扬,同时也是史实的回放。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社会各种机构以《重庆大轰炸1938--1943》

为主题背景开展活动的现场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各类机构以电视、杂志、画册等媒介不同方式呈现

《重庆大轰炸1938--1943》巨著的影响力。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陈可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获得者,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国画家和书法家。曾获得四川杰出青年称号,连任三届全国青联委员,受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物栏目专访,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和美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名人录》。获中国美协首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奖、中国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加拿大大雅文化国际(Da Ya Culture International Inc.)“终身艺术成就奖”、联合国“和平文化大使”勋章、“世界和平文化大使”称号。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东方油画院院长、农工中央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东方书画研究会会长、华盛顿艺术协会主席、北美太平洋文艺联盟共同主席。

陈可之:请记得重庆“6.5”防空警报为谁而鸣

【汇客廰文旅】一个“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游社群新媒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