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 | 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還需從消費者入手

近年來,農業部門、商務部門以及市場主體等 都在各自領域探索農產品質量追溯的路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觀來看,目前農產品追溯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市場主體在推廣應用質量追溯的過程中 也有不少困難。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認爲,全面實行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很迫切,但也任重而道遠。

漫談 | 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還需從消費者入手

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 徐春暉:

“民以食爲天”,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是最基本的需要。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於化肥農藥等化學藥劑的不當使用,以及土壤、水污染等影響,並不是所有的農產品生產出來都是絕對安全健康的。爲此,人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農產品追溯機制,爲農產品打造真實的身份履歷,責任到人。

咱就拿豬肉來說吧,在選購豬肉的時候,拿出手機掃一下該產品的二維碼,你就能知道這塊豬肉來自哪裏?後來去了哪個屠宰場?被交易到哪個批發市場?進入哪個農貿市場?最後又從哪個攤位或超市賣出去了,都一目瞭然,清清楚楚。可以說,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爲大家的食品安全築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線。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方面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僅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還印發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並加快推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而各地也以監管系統爲平臺,以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的‘雙證制’管理爲抓手,通過‘憑證入市’,對農產品做到‘來有影、去有蹤’,初步達到消費者‘掃一掃,知真相’‘追溯保安全’的作用。

但是,在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方面也遇到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說,現如今很多人在買菜的時候都不會特意選購貼有可追溯碼的農產品,也很少主動掃碼追溯。由此可以看出,作爲消費者,我們對可追溯農產品的認可度還不是太高;實施追溯管理主要是市場行爲,現行法律法規缺少強制性要求;還有,就是實施追溯管理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目前市場環境下,追溯產品還難以體現出市場價值,也就是說,產品優質並不優價;另外就是現階段我國農業企業發展水平很不平衡,市場需求也不平衡,全面推進追溯管理難度大。

漫談 | 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還需從消費者入手

從目前來看,我國農產品追溯覆蓋面有限,生產環節實行追溯管理的比例還很小,流通環節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實行追溯管理的也很少,蔬菜還相對好一點,水產品尤其是海捕水產品交易複雜,實行追溯難度可以說是非常大。而大型商超多數還不能追溯到生產主體,追溯產品的市場認知度和影響力還很不夠,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實行追溯管理的動力和能力還不足。也就是說,全面實行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很迫切,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我想,農產品可追溯建設,需要政府和市場齊發力,用農業大數據實現“智慧監管”,以追溯體系支撐品牌化發展,讓質量安全融入信用體系建設;此外,在加強農產品可追溯建設的基礎上,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宣傳,提升消費者對可追溯農產品的認知度,激發消費者對可追溯農產品的購買意願。

比如說,通過加強與線上線下銷售平臺的合作,設置追溯產品銷售專區、專櫃等方式,提高消費者對追溯產品的認知度。只有當消費者認可可追溯的農產品後,可追溯的農產品就可以實現優質優價,讓生產者得到更大的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