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初年,還有一冊識字讀物——《對相四言雜字》也留存了下來,它早於“新編” 100 多年,保留了清晰地宋元坊刻風格,更具古拙氣息。明代正德年間,一本名爲《新編對相四言》的啓蒙讀物流傳開來。

2019061

美好的讀物

明代正德年間,一本名爲《新編對相四言》的啓蒙讀物流傳開來。

全書共 388 個字,308 幅圖,其中的每件物品都與右邊的漢字相對應,簡潔的圖畫配上勻稱穩健的歐體字,在今天看來,仍不失爲一冊優秀的兒童識字讀本。

《新編對相四言》局部

書中的圖和字,以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常見物爲主要內容,包含了當時常用的字和詞,也就是說,這是一本入門級讀物,而這些字,是兒童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必須掌握的。

下面,是《新編對相四言》的全部內容,各位慢慢識一下字:

新編對相四言 明代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藏

古代啓蒙識字讀本被稱爲“雜字”,起源於南北朝時期,至宋代廣爲流行。

在“雜字”這個統稱之內,往往根據讀者年齡、性別、地區和職業的不同,區分出了《婦女雜字》、《日用雜字》等不同的讀本,有些還帶有一定的道德說教成份。而《新編對相四言》的特別之處,恰在於它的純粹。

明代初年,還有一冊識字讀物——《對相四言雜字》也留存了下來,它早於“新編” 100 多年,保留了清晰地宋元坊刻風格,更具古拙氣息。

下面,是《對相四言雜字》的全部內容:

對相四言雜字

明代,市民文學的興起,帶動了版畫印製的極大發展。在當時,像《新編對相四言》和《對相四言雜字》這樣的圖文書籍已是比較常見。

這些讀本的流行,既展示了當時啓蒙讀物的發展水平和大衆審美層次,也爲我們打開了觀看明代先民日常生活的一扇窗。比如,書中的“衣”“衫”“冠”“巾”現已不在流行,毛筆也不再是我們的常用書寫工具,但“剃刀”“曲尺”“糞鬥”等用具和自然界的動植物卻沒有太多變化,似乎,這 600 年的時間距離並不存在。

我們猛烈地向前奔跑,但也不要忘了回望過去,這樣才能不斷校對自己的位置。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