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读,只盼金榜题名。明天开始,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拉开大幕。对于到底报考哪一所高校,想要学习哪一个专业,可能会去到哪个城市,相信不少考生和家长早就进行了多次的思量,可谓是既纠结又期盼。上军校还是上地方高校,也将成为每一位学子在填报志愿时的选择题。

青年人的梦想与选择,往往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梁启超先生曾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20世纪20年代,一战的疮痍还未来得及清理、治疗,春天的嫩苗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破土、发芽、生长:一群年轻人,不畏强权、不畏牺牲,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身体力行肩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80年前的这首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至今听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这所前身可以追溯到瑞金时期的军队院校,吸引着无数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从这里走出了7名元帅和8名大将,还有26名上将、47名中将和129名少将为代表的20余万抗日军政干部。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革命者来”,近代著名的黄埔军校门口开宗明义地点出了军事院校的特征。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5人出自黄埔,十名大将中黄埔出身的占了3位,1955年授衔的57名上将中有黄埔师生9人。

一所所军事院校中走出的大批人才,沙场建功、政坛驰骋,在20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演风云激荡的大型话剧:东征,平乱,北伐,抗战。

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支军队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报考军校,既是国家的召唤,也是个人发展一个好的选择。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王东,还是在校本科学员时,就因其出色表现得到马伟明的赏识。2002年,刚刚考上研究生不久的他就被委以重任,执掌高速异步电机研制任务主设计师一职。如今,王东已成为研究所集成化发电方向的首席专家,为我军在科技领域的突破贡献着自身力量。

我们常说,20岁左右的这四年,之所以对青年影响最大,就是因为其成长环境为个体注入的价值观会影响其一生。站在群山之巅,能一眼看到星辰大海的少年,胸怀、格局都无须从山脚下一步步往上爬。

胜于未战,决胜于人才。上个月,习主席专程来到陆军步兵学院训练场,察看学员们进行的阻绝墙跳水、翻越懒人梯、跨越步步高、翻越高墙、攀爬云梯、攀越高空荡木桥、扛圆木等训练。看到学员们摸爬滚打一身泥水,迎着障碍一往无前,习主席十分高兴。他专门指出,“一切办学活动都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

诚然,相比地方高校,军校生活多了严格的纪律约束、艰辛的摸爬滚打等等。然而,系统的教育、正规的训练、艰苦的考验、严格的磨练,带来的是体格的锤炼、意志的磨砺、本领的升级,还能收获责任、坚忍、勇敢、合作等诸多精神上的成长,带来“一辈子的财富”。

军校生活的淬火历练,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拥有一抹共同的底色:穿上军装,从此日日夜夜与苦涩为伴,年年月月与家国相系。年轻的军人啊,听到号角声,看到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心就会怦怦直跳,血就会滚滚沸腾。这份心底的澎湃,来自于能被祖国需要、能为人民奉献的青春价值。

选择了一份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赢得了一次机遇就赢得了一次挑战,

融入了一个集体就融入了一段历史。

伟大的时代,注定要让青春的世界海阔天空。有一种特殊的青春记忆,只有军校能给你。“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先生百年前对青年的寄语依然辉映。

我们今生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没有人知道下一个战场会在哪里,呈现何状。风起的时候,我们改变不了风,但我们可以提前调好帆。

来吧!未来肩上的担子会很重!这里的青春不迷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