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字析詞:“空穴來風”“不瘟不火”/“不溫不火”“謙謙君子”

“空穴來風”是指消息和傳說“有根據”還是“毫無根據”?

“空穴來風”是個成語,它的本義是說有了孔洞才招進風來。戰國時期楚國宋玉《風賦》:“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意思是說,枳樹彎曲就會召來小鳥築巢,有了孔洞就會招進風來,指事情發生是由所依託的東西造成的。

這個成語從唐宋時人使用開始都是比喻消息和傳言是有根據的意思。近些年來這個成語在使用上發生了變化,大多用爲消息或傳言是憑空捏造,毫無根據的意思。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詞典註釋也要反映這些變化,第5版把“空穴來風”的註釋修訂爲“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現多用來比喻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既解釋了它的本義,又反映了它的意義和用法在實際使用中發生的變化。

“不瘟不火”還是“不溫不火”?

辨字析詞:“空穴來風”“不瘟不火”/“不溫不火”“謙謙君子”

“不瘟不火、不溫不火”兩個詞語現代都常用,從來源來看,“不瘟不火”使用在先。“瘟”指戲曲表演沉悶乏味。“不瘟不火”指的是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對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這是一個讚揚演員演技的褒義詞。如:他很好地掌握了角色的特點,演得不瘟不火。

“不瘟不火”個別也有寫“不溫不火”的,檢索1946-1980年《人民日報》,“不溫不火”僅見1例。1981年以後“不溫不火”的用例逐漸多見,逐漸跟“不瘟不火”並行使用。因爲字形有了變化,人們照着“溫”的字面意義,舊瓶裝新酒,賦予它性格溫和義和銷售行情不火爆義。這類語義在《人民日報》上的始見用例是1994年。

“不溫不火”源自“不瘟不火”,從當前的使用實際來看,兩者意義不同,用法有差別。第6版增加了這兩個詞條。

【不溫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適中: 倆人的關係一直都~的|二手房市場依然~。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 他的表演~,分寸拿捏得很好。

“謙謙君子”是褒義還是貶義?

“謙謙君子”原爲褒義成語,指謙虛而能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周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現代漢語詞典》試印本、試用本沒有收錄這個成語,第1版才收錄。第1版定稿階段經歷了“文革”後期,受時代影響,這個成語解釋爲“原指謙虛、能嚴格要求自己的人。現多指故作謙虛而實際虛僞的人”。這個原本是褒義的成語由於歷史原因在註釋中帶有貶義。從近些年對該成語的使用情況來看,使用其正面意義的居多,作爲貶義成語使用的只佔少數。據此,第5版採用了褒義註釋:“指謙虛謹慎、能嚴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辨字析詞:“空穴來風”“不瘟不火”/“不溫不火”“謙謙君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