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中東戰爭,埃以兩個中東大國的廝殺引起了世界關注,西方軍事觀察家隨後發現,強悍的埃軍防空網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當時埃軍防空系統,除了防禦高空戰機的薩姆導彈之外,還包括最新的蘇式“石勒喀”自行高炮,後者讓以軍直升機和低空戰機,很難對地面裝甲部隊提供火力掩護,這給了北約國家很大啓發,西方各國紛紛開始研製自己的自行高炮,而德國“獵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說起來,德國人對自行高炮的探索,可從二戰時期算起。當時,他們利用四號坦克的底盤,設計出來了傢俱車、旋風這樣優秀的自行高炮,因此“獵豹”自行高炮的問世,也吸取了不少二戰高炮系統的設計教訓。

據悉,該武器基於豹1坦克底盤改裝,在半圓的炮塔裏,安裝有搜索跟蹤雷達和一對35毫米高炮,每門火炮的射速爲每分鐘550發,足夠讓大多數同類裝備汗顏,因此憑藉超高的射速,獵豹火炮得以在空中編織死亡防空網。

除此以外,這門高炮還繼承了德國的傳統——既能防空又能反坦克。雖然35毫米的口徑擊毀坦克正面有點夠嗆,但足以打打薄皮的裝甲車。到了八十年代,北約唯恐雙35毫米的殺傷力還不夠大,又見縫插針的爲其安上了20枚防空導彈。這下子,獵豹的火力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不過,這款火炮剛設計出來的時候,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裝備的,都還是低空的二代戰機;事到如今,四代戰機都已成爲天空的主宰,所以有人認爲獵豹可能將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幸運的是,獵豹這位老將在近來的軍事演習中仍表現突出,憑藉着自己兇悍的火力獲得了直升機獵手的美譽。獵豹,仍能再戰二十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