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四川省地級市,地處中國西南川滇結合部,位於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連麗江、大理;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屬浸蝕、剝蝕中山丘陵、山原峽谷地貌;夏季長,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全市總面積7440.398平方千米,下轄3個區、2個縣;2017年戶籍人口109.44萬人。

攀枝花市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譽;攀枝花是萬里長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礱江在此交匯;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門戶,是四川通往南亞、東南亞的最近點;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亞熱帶水果生產基地,盛產芒果、枇杷、蓮霧、石榴、草莓、櫻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鮮果不斷。 [1]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爲國家園林城市 [2]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當酒店人認識到了文化競爭和差異發展的重要性時,打造特色追求個性必將成爲一種趨勢;但也有些酒店打造了特色,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特色。

我國的酒店業經歷了快速發展的幾個階段、目前正在向個性化和品牌化邁進。市場也因需求呈現出多元、細分的特徵。更多的消費者希望通過消費過程獲得全新的體驗,使過程更具有文化性、知識性、趣味性。於是各種時尚型、主題型、精品型的酒店隨之產生。當酒店人認識到了文化競爭和差異發展的重要性時,打造特色追求個性必將成爲一種趨勢。但也有些酒店打造了特色,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特色。

有些酒店有了“特色”卻沒有產生所期望的效益,由於國內成功的特色酒店案例並不多,加上我們對文化特色認識上的偏差,不少人對特色酒店、主題酒店、精品酒店、時尚酒店的認識處於模糊狀態。因此,特色酒店的塑造也遇上了瓶頸。下面就較爲共性的現象與業界剖析探討。

一、傳統思維影響創新轉型

傳統思維的具體表現,是以經驗爲主導,對市場、產品、消費羣體、消費特徵持固有的印象,缺乏新的認識。而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它需要全新的思維方式對傳統模式進行革命,這個互聯網思維反映在高效、快速、簡約、跨界、顛覆……比如,酒店產品結構的合理性問題,由於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增,加上消費結構變化,如果還堅持大餐飲小客房這種格局,效益從哪裏來? 又如客房客源結構佔比,一個五星標準的商務型酒店,旅行社客人佔了30%—40%,平均房價還能高嗎?這二個問題一是產品結構,二是客源結構沒有科學轉型,GOP是必然受到影響。我們可以將沒有特色的酒店歸爲傳統型標準化酒店,而文化主題型與特色型統稱爲“特色酒店”。

特色酒店不一定是主題酒店,而主題酒店一定是有特色的,兩者的區別在於“不繫統易複製”和“系統性且有主題不易複製”。既然打造特色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已被人們廣泛認同,那麼,我們在對酒店產品結構、客源佔比、客源整合、經營管理模式等諸多方面應有創新。許多事情不是不可能,而是我們沒有大膽思考和實踐。

上海新天地安達仕酒店307間客房,300多個餐位,去年營收1.35億元,其中客房收入佔65%,人力資源成本佔25%,凱悅的“金護照”會員佔35%,OTA佔5%,公司協議佔50%,散客佔10%,不做旅行社客源。今年營收繼續上升,有望實現2億元,客房收入1.3億元。

這個案例值得研究,從產品結構,到客源結構均呈現出獨特性,這麼好的酒店在上海也不多,多數酒店GOP下滑,他們卻風景獨好。筆者認爲如此優質的指標除了酒店定位、功能佈局的專業外,還得力於企業管理者有創新的思維,其次是對市場的把握和對傳統酒店經營管理模式的顛覆。酒店市場定位、產品標準、成本控制、服務流程、績效考覈等等,這些形成了企業的模式,而管理者的思維影響企業走勢。

現在絕大多數酒店客源結構上存在不合理性,旅行社和OTA佔比較高,企業直銷會員發展滯後,產品結構上更是先天不足,核心產品沒有競爭力,經營上的創新不夠,管理模式固化,管理層配置重疊導致執行力下降、效率低。這些問題很基礎性,卻具有制約性。特色酒店是對傳統標準化酒店的超越,產品超越源於思維的創新。創新應體現在經營管理的全方位,千萬不能將文化特色看作是個獨立的東西。

二、追求豪華度和差異性,忽視實用性與舒適性

新開業的酒店硬件一家比一家好,這個硬件泛指用材與檔次,五星級標準酒店應該具有一定的豪華度,用材也應強調檔次,但並非材料及設備越貴越好,過度的豪華是一種浪費,“適當”很重要,品質與標準的適度性直接影響投資或經營成本。對產品設計可以別樣以追求個性,但應以實用性與舒適性爲基礎。

實用性的本質是一切方便賓客,而我們好多酒店的產品不實用,比如客房內的吹風機功率偏小,擺放位置不當,梳子、保險箱、燒水壺等使用時總讓人不那麼便利。文化元素在一些特色酒店開始被重視,有些酒店在某些產品的形狀上、色彩上做了變革,獨具匠心,遺憾的是很不實用。

洲際旗下的酒店對客房衛生間的浴簾滑軌進行創新,變傳統的直軌爲異形軌,增加空間面積,浴簾上下梳密度有別,這個小節雖然不起眼,卻體現出個性,這個性體現了讓客人便利實用的原則。上海靜安香格里拉大酒店客房掛衣櫃、開關、衛生間門、淋浴房地面處理等有多處創新,進一步強化實用性與舒適性。

有些酒店在文化元素呈現和外部視覺形象上舍得投入,卻就是不願意在舒適度上做提升。文化是錦上添花,是“形”與產品的“質”應相互融合,形質分離,品質不過硬就不能提升附加值,特色酒店的意義在於與衆不同,給客人新奇、快樂、舒適的消費體驗,從而帶來企業效益的最大化。賓客又能覺得物超所值,這纔是根本。

“溫、色、光、噪、布、牀、水、氣”這八個方面是衡量酒店產品舒適度的關鍵。溫度舒適性,空氣質量好壞與空調、新風補給量和管道清潔維護有密切關係。溫度、溼度、空間新鮮度這是基本的,其次酒店的裝飾風格,“色系、燈光”的運用也直接影響賓客視覺感官。客房是酒店的核心產品,而牀是核心的核心,牀墊質量、被芯、枕芯布草帶給賓客實實在在的觸覺。舒適度也因這些核心產品的品質有着不同的結果。嚴格講酒店的檔次應對應其定位標準,五星、四星、精品不同的類型不同的標準,適當就是。

而實用性與舒適性必須要保證,不實用就不方便,不舒適就不可能留下愉快的消費體驗。在大量的調研過程中我發現高星級或高檔酒店(特色、文化主題酒店)實用性和舒適性到位的並不多。洲際旗下的英迪格酒店、凱悅旗下的安達仕酒店、喜達屋旗下的W酒店,他們並不追求豪華,裝修用材講究適當,而實用性、舒適性、文化個性非常到位,產品結構與客源結構明顯優於其他酒店,經營管理的模式也多有創新,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