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私募打響價格戰?

  券商中國報道,深圳私募凱豐投資自今年9月1日起,將旗下產品管理費率由1.5%降至1%。

  凱豐投資向華爾街見聞確認了上述消息,對方回覆:“關於降管理費一事,公司內部早有討論,凱豐希望主動遠離‘旱澇保收’的舒適圈,作爲私募管理人將我們的利潤與投資人利益綁定在一起。”

  華爾街見聞還了解到,凱豐旗下產品業績報酬計提比例爲25%,明顯高於業內20%的提成基準。

  調低管理費率的動機

  凱豐投資是2011年在深圳成立的宏觀對沖私募,目前管理規模爲140億人民幣。

  據悉,國內證券類私募管理費率普遍在1.5%-2%。

  華爾街見聞聯繫了凱豐投資內部人士,進一步瞭解到下調管理費醞釀已久,此舉與A股震盪走勢並無關係,更多是想從給投資者創造利潤獲得更高業績報酬。

  另有知情人士向華爾街見聞透露,凱豐投資上個月已通知第三方平臺,並讓平臺通知投資者。凱豐投資這次大降管理費包括兩大原因:第一,凱豐在去年年底出現股權變動,導致部分基金經理流失;第二,凱豐規模增長太快,且創始人做期貨出身。由於期貨市場容量很小,滿足不了現有規模,因此要通過把大部分資金投向於股市來做規模管理,目前60%倉位是股票。因此降低費率是想盡最大力量降低成本。

  據瞭解,凱豐董事長吳星創辦凱豐之前,曾先後在中國國際期貨、新湖期貨和中證期貨工作,長期從事商品期貨投研。

  華爾街見聞看到的某第三方機構2017年3月調研報告顯示,當時凱豐管理規模53億(不包括股票產品),宏觀策略的最高容量爲70億。目前,凱豐最新管理規模已達140億。

  朝陽永續顯示,凱豐產品以宏觀策略爲主,另有部分基金產品爲股票多頭策略。截至8月24日,代表產品凱豐宏觀對沖9號年內收益率爲-2.98%;股票產品“凱豐藏鈺進取型”今年以來收益-3.87%,年內最大回撤值爲-13.89%,業績表現好於同類百億私募。

  “提價背後的降價”

  百億私募凱豐率先下調管理費率,會否引發國內私募跟風?

  然而,業內不以爲然!

  多位頭部私募人士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業內無法效仿凱豐下調費率的策略。在整個私募投資當中,真正計較前段管理費率的投資者並不多,因爲最重要的利潤還是來自於後端,團隊的投研能力纔是關鍵。

  “A股震盪背景下,大部分私募只能依靠管理費“過冬”。因此,也不存在國內私募打價格戰的可能性。”

  另有私募業人士分析,由於凱豐一直採取高於業內平均水平的提成比例,此次下調管理費有點類似“漲價後降價”。此外,凱豐客戶也承擔着更高的投資者成本,這需要凱豐對投資能力的足夠自信。

  某資深私募研究員對華爾街見聞表示, “在行情底部的時候一些頭部私募會想辦法增加份額,不過凱豐是宏觀對沖私募,對股票多頭不一定會有影響,但如果百億級的股票多頭也追隨降價,可能就會引發行業性降價了。美國老牌資管機構Long Capital就很擅長用這種熊市擴張的策略。”

  前海開源總經理楊德龍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有私募將旗下所有產品的管理費率降低爲1%/年現象的出現,和目前行業競爭激烈、市場低迷、投資者入場意願低有關。這會進一步加劇行業的競爭和分化,對小規模私募生存會更困難,而對於百億私募而言,還不至於有生存壓力問題。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線索和反饋請發郵箱 [email protected] 。*

  參與評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