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祭祀文化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开始,祭祀就成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象征。古人认为,天地间有一种超越自然的神秘力量,冥冥之中操控着一切,人在大自然面前如同婴儿弱小而无知,面对各种未知的世界和事物的威胁,显得是束手无策,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指引方向,趋吉避凶,趋利避害。古人将这种神秘的力量视为神明,这是中国古人信奉自然神的由来。古人对鬼神既崇敬又畏惧,于是产生了祭祀活动,设置祭台与神明对话,来表示对鬼神的敬重和企盼,以达到精神满足。

古人认为,“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出自《礼记·祭统》)。意思是在治理百姓的措施中,没有比礼更要紧;礼有五种,没有比祭祀更重要,强调祭祀是人修身立命之本。礼为礼仪,即行为准则。礼(繁体字禮),从示,从豊(lǐ)。从示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豊是行礼之器。豐即丰的繁体字。可见礼的本意是祭神求福。许慎《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可见,人们的幸福源于神明,只有祭祀神明,方能获得神明的恩赐。这就是古人为何倡导“事神致福”的原因。

为此,古人把祭祀看作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一样重要。《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表达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历代帝王每年都在春秋两季都举行祭祀社稷仪式,春祭旨在祈祷先农护佑国家风调雨顺,秋祭旨在感谢先农让国家获得丰收。千百年来虽然朝代更替不断,但祭祀神明的传统一直被沿袭,成为华夏文明重要礼仪。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家国天下一脉相。因此祭祀不仅是国家的大事,更是百姓安居兴业的大事。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令人始料未及,但时变而道不变,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商道没变。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击败对手,赢得胜利,江苏周易学者杨智麟(宅吉运旺研究院)认为,必须借鉴古人智慧,将古老的安土祭祀仪式,融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方能事半功倍,如愿以偿。具体理由如下:

一是求财求福。农业是个靠天收的高风险行业,为了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古人在每年春耕前都举行祈年祭祀仪式。商人常在店铺供奉武财神关公,祈求财源广进。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生意难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政策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团队风险等,稍有不慎就会遭遇灭顶之灾。为祈求生意兴隆, 企业应树立“事神致福”理念,将祭祀仪式作为防范风险的行动自觉。如今中国企业寿命普遍很短,寿命超过150年的老字号企业不到10家。而邻居的日本,寿命超过100年的长寿企业有2万多家,寿命超过200年的有3000多家。差距的根因在于我们做企业急功近利,缺乏信仰以及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之心。

《黄帝宅经》云:宅为人之本,居若安则家代昌吉,若不安则门族衰微。居住环境影响宅运吉凶祸福,而主宰宅运的神祇有门神、户神、井神、灶神、宅神等五神。倘若不慎冒犯五神,就会家宅不安,灾厄连连,所以动土、开工、乔迁、入宅都要举行安土净宅祭祀仪式,祭拜五神,保佑家宅平安,人丁兴旺。而如今这种敬畏意识越来越淡,甚至完全消失,因此要想宅吉运旺,必须从安土净宅开始。

又如,五黄煞在风水上是最大的方位煞,每年更换一个方位。五黄煞飞临的方位都会犯五黄煞,轻者疾病,家事不和,事业不顺,重者死亡、坐牢、伤残、破大财等凶灾横祸。五黄煞所临之处,宜静不宜动,动则有灾,小动小灾,大动大灾,百发百中。风水轮流转,煞气年年有,每年都要举行安土祭祀仪式,化解煞气邪气。

太岁是一年的尊神,主宰全年的运程,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一年的吉凶祸福。书云: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由于太岁每年更替交换,人的运势也会随着太岁的变化出现不同的吉凶。因此每年都需要祭拜太岁,切莫冲犯,犯之则凶。

二是避祸消灾。《太上感应篇》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意思是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的,都是人类自己招来的;善和恶的果报,如同影子永远跟随着。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遇到官非灾厄,都是自己的言行举止得罪了上天,遭遇上天惩罚,因此通过祭祀神明,祈求保佑,免受各种天灾人祸之害。如古代常有的求雨仪式、祭祀山神河伯等,以及皇帝下罪己诏等,就是最好的历史佐证。中国现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祭祀活动,就是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当时经历十年内战,日本侵华,国难当头,祭祀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全国抗日奠定了基础。

兴建大厦,开工动土,搬家入宅难免侵扰主管那块土地的各方神明,所以要先打个招呼,祭拜一下,礼多神不怪,即便在建造过程中有什么不妥之处,相信神灵一定会宽容的。这些年杨智麟主持很多安土祭祀仪式经历了许多诡异蹊跷之事(也许是巧合),让人不得不相信“事神致福”的道理真实不虚,祭祀比不祭祀效果好。杨智麟建议:动土、开业、奠基、周年庆、搬家等重大活动,一定要举行祭祀仪式,不可缺少。至于剪彩、演出、领导讲话等可有可无,充其量是个象征性的仪式,意义不大。

三是报答恩赐。神明既能够为人赐福,让美好愿望变为现实,又可以消灾避祸,减轻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痛苦和磨难,因此神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占据崇高地位。但另一方面,神明也可能对人们的某些举动有所不满而降祸于人,所以人们对神明又深怀敬畏感。人们用祭品来奉献神灵,以表达人们对神灵的敬意,并对神灵的赐福和消灾给予报答。因此祭祀礼仪本质上就是中国人所倡导的感恩文化。所以古人不论消灾还是求福,事过之后(如农业丰收,战争胜利,灾害停息等),为报答神明恩赐,再一次举行祭祀礼仪,古人称为报祭

如今,公司建立、商店开张、项目开工、道路通车、乔迁新址、产品上市、周年店庆等,都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为了表达神明赐福之恩,每年举行祭祀仪式非常必要既能涵养美德,感化员工心灵,又能传承孝道,提升企业凝聚力,形成上下一致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遗憾的是,不少人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困难时想到神明,一旦灾难渡过就得意忘形,把神明抛到九霄云外,这是对神明的最大不敬,后果可想而知。当下不少优秀企业盛极而衰,昙花一现,或者企业破产倒闭,或者老板官非坐牢,根因耐人寻味。

(作者:杨智麟,南京宅吉运旺研究院院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