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12月,朱彬向山東證監局投訴:因爲以上三個產品全部無法正常贖回,且本人得知以上三個產品配置的多個債券發生違約,並且金額巨大,使得本人對管理人的管理能力以及託管人的監督能力產生極大懷疑。說起來,朱彬可不是富二代,只是在用父親朱德宏的賬戶而已,他的故事,很寧波,很“敢死隊”。

廠長的話

上週,寧波土豪買5.5億私募被坑,要開發佈會的事情傳得沸沸揚揚。原來是說今天開發佈會,爆出些更猛的料,不過從5月31日開始,H5就打不開了,現在也沒啥新動靜。說好的“真相”,看樣子一時是等不到了。索性今天廠長來帶大家認識下這位超級大戶吧,說起來,當年也是寧波遊資圈赫赫有名的大佬,一個很有故事的人。

買5.5億私募被坑的土豪:寧波遊資大佬,身家最高20億

二十億財務自由之路

這次發出邀請函的主角,是寧波遊圈的標杆人物之一朱彬。

這人有多牛呢?他和他的父親朱德宏的名字,經常出現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如2015年3季度,朱德宏即同時現身威華股份、得利斯、猛獅科技、戴維醫療、中航黑豹、音飛儲存6家上市公司。

巔峯的時候,身家20億,在奉化還有自己的馬場。不過流年不利,這幾年朱彬虧得蠻厲害,資產已縮水至12億。這次幾個億的產品出事,還是蠻肉疼。

說起來,朱彬可不是富二代,只是在用父親朱德宏的賬戶而已,他的故事,很寧波,很“敢死隊”。

買5.5億私募被坑的土豪:寧波遊資大佬,身家最高20億

2002年的時候,朱彬還是光大證券解放南路營業部的普通員工。但這家營業部可不普通,龍虎榜上的常客,“寧波漲停板敢死隊”大本營之一。和徐翔的曾經的大本營只隔了一條小弄堂。

朱彬擅長短線追板,在工作中認識了些大戶,然後代客理財,賺了不少錢。入市時間早,經歷了2007年和2015年大牛市,雪球越滾越大。

2007年大牛市中,朱彬辭職,專注炒股,在2010年做到2億身家。

2010年,朱彬加入齊魯證券(中泰前身)中興路營業部,如今這個營業部搬遷變更爲中泰證券寧波江東北路營業部。

從朱彬加入開始,這個營業部就成了龍虎榜的常客,累計上榜次數高達1251次。

最誇張的一次,2015年4月10日(週五),買入西部證券、海王生物、達安基因和中元華電合計超2.5億。

4月13日賣出,短短兩個交易日,賺了將近2000萬“雪花銀”,操作手法之凌厲讓人歎服。

因爲買入的股票多數上漲,甚至漲停,朱彬在遊資圈獲得了連板王的稱號。

而兩輪大牛市後,朱彬的身家,一度達到20億。

流年不利

兩輪大牛市賺得盆滿鉢滿後,朱彬似乎也有些求穩的意思。

2015年四季度,朱彬上演了一出股市大撤退,撤出多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將相當一部分錢投到了私募理財。

當然了,朱彬並不是就此退出江湖。2016年8月,江蘇銀行上市後,股價一路飆漲,10個交易日翻倍。在三季報中,朱德宏位列第二大流通股東,持有1000多萬股。

而根據今年一季報,朱氏父子依然位列好當家、同濟科技等的十大流通股東。

買5.5億私募被坑的土豪:寧波遊資大佬,身家最高20億

買5.5億私募被坑的土豪:寧波遊資大佬,身家最高20億

不過股價的走勢並不算給力。

買5.5億私募被坑的土豪:寧波遊資大佬,身家最高20億

此外,去年年初的時候,朱彬還因2015年9月操縱特力A被證監會處罰,33.53萬違法所得被沒收,還要繳100.58萬的罰款。

今年,朱彬又和昔日老東家中泰上演撕逼大戰。

朱彬單人定製的三隻產品,是“冠石泰盈1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浙分-冠石定製1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泰誠-冠石-泰盈3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三隻產品的存續期限均爲5年,主要投資於交易所公開交易的債券。中泰代銷,冠石資產是管理人。

分別成立於2017年6月、2017年9月、2018年4月。規模分別爲2億、2億、1.5億。

合計5.5億,朱彬一人包圓。

按照中泰的說法,現在只能部分滿足贖回申請,兌付2億多,其他的現在沒辦法。產品裏涉險的債券餘額爲1億左右。

買5.5億私募被坑的土豪:寧波遊資大佬,身家最高20億

至於冠石資產的承諾,若單位淨值跌破止損線的情況,將會進行差額補足,並承諾會使委託人持有的每筆份額的年化收益率達到5.5%。中泰表示這不是我們出的文件,不背鍋。

這三隻產品,是5.5%的收益,在2017年比餘額寶高了多少,有知情人士稱,朱彬投這項目,更多的是考慮人情。

沒想到啊,玩了小半輩子鷹,得心應手,舉重若輕,臨了了,被一隻小家雀戳了眼。命途難測。

有網友評論,果然是股市消滅平民,房價消滅中產,理財消滅大戶。雖然誇張,此時此景卻也有幾分契合。

投資人要贖回,冠石資產還在買買買?

至於是踩雷哪些債券,現在還沒有消息。

在廠長看來,天災沒辦法,即使一些很牛的債券私募巨頭,去年也踩了些雷,炸得外焦裏嫩的。好的私募不是說不踩雷,而是一方面夠分散,另一方面事後處置態度給力。

然而出事到現在,冠石資產乾脆一言不發,“不清楚此事”,負責人聲稱,大老闆文勇軍還在國外,好像是美國。

心也是蠻大的。

更令人無語的是,廠長瞭解到,其實從2018年8月開始,朱彬就提出了兌付本金和利息的訴求。然而,有些人“借錢時裝孫子,還錢時是大爺”,並未理睬朱彬。

2018年12月,朱彬向山東證監局投訴:因爲以上三個產品全部無法正常贖回,且本人得知以上三個產品配置的多個債券發生違約,並且金額巨大,使得本人對管理人的管理能力以及託管人的監督能力產生極大懷疑。

此外,2019年,當年朱彬待的中泰證券寧波江東北路營業部,只有6筆買賣記錄。和以往的每月交易數十次相比,天壤之別。顯然“情變”早已發生。

而當投資人想要錢的時候,冠石資產在幹嘛呢?

今年3月至4月,深圳冠石的這三隻產品,出現在15家上市公司可轉債發行的網下申購者名單中,並且獲配成功。

包括招商公路、中鼎股份、創維數字、中國核建、浙商證券等等。獲配的可轉債金額合計超過800萬元。

按規定,違約沒定性,管理人倒是可以買買買,繼續“管理資產”。

然而那邊投資人急的都去舉報了,贖回不搭理,買的卻起勁,現在產品又兌付不了,真的合適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