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叶出山涧,苦尽清香来。"每年5月至9月,徽州漫山遍野的箬竹进入生长旺盛期,山坡谷地里,叶大面宽的箬叶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箬叶清香。

箬叶,是端午节所食用的食物“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也可用于制作多种家用器物,诸如,编制斗笠、苫船篷等。但在老家,箬叶最大的用途莫过于端午节用来包裹粽子,清明期间做清明馃垫使用,故而又被称为“粽叶”。

徽州山高林密,野生箬叶资源丰富。山里雨水丰沛,饱受雨水滋润的箬竹新叶初绽,叶面柔韧厚大。所以,无论从色泽上还是质感来看,徽州箬叶在全国还是一定名气的。

因为箬叶采摘季节恰逢端午开始,有人觉得箬叶是为粽子而生的。所以,端午未至,人们便忙里偷闲,纷纷上山抢采箬叶,唯恐去迟了被别人先下手为强。加上箬叶晒干后又能卖钱,徽州乡民们便翻山越岭,带上草帽、别上砍刀和编织袋,肩扛绳索和扁担,朝深山老林里进发,开始采摘纯天然野生箬叶。

也许是采摘箬叶的人多了,村头附近山头箬叶被扫荡了几遍。因而乡民们要采摘到质量上乘的箬叶,往往是要起早贪黑进入深山才行。为躲避酷暑炎热的天气,他们备好了一天的干粮,早上6点就出门了,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崇山峻岭中,直到下午太阳落山,才背负七八十斤的新鲜箬叶收工回家。

乡民们采摘第一片箬叶在手,总是要习惯性地放在鼻子前嗅上好久,意思是充分想象一下粽子的味道。接着挑选宽窄适中、不老不嫩、处于箬竹中上部的叶子,然后用指头捏住,微微一拽,一片箬叶就到手了。他们所采摘的都是当年嫩绿的新叶子,尤其是临着山溪水边的箬叶,长得油绿宽阔。在采摘箬叶过程中,箬叶是不能抽抽芯,因为抽了芯,第二年就不长了。

山区到处是荒山野岭,荆棘丛生,何况深山多蛇虫,处处充满惊险。为了避免野外遭遇不必要伤害,乡民们进山都要长裤长袖全副武装,穿得严严实实,随后是把柴刀当作劈树的开路先锋,用以防身。

采回来的青绿箬叶堆满了堂前屋后,码得比人还高。晚饭过后,大家便借着堂屋内的明亮电光,有说有笑地围坐在一起。先把刚摘下来的箬叶挑选一遍,再按大小归类,接着把箬叶捆扎。捆扎箬叶也有讲究,一般将10张箬叶作为一捆,用稻草或棕榈叶扎紧,这样晒干后不会卷曲。

次日一大早,太阳升起,各家都把扎好箬叶帖儿铺晒到晒场或溪边河滩上。阳光好的时候,箬叶两天就能晒干,遇到阳光不好的时候,则要再等几天。箬叶经太阳晒干后,通常放在大木榨内榨成笋壳包皮的大箬叶捆儿。小捆的有三四十斤,大捆的有七八十斤。各家各户除了留作自用包粽子和送人外,大部分都卖给上门收购的商贩。

过去每年夏天,对于徽州采箬叶农事,可谓是酝酿着一场一场关于箬叶的财富。上山采箬叶,卖与山外人,能换回些经济收入,贴补生活费用。不过随着现在乡村年轻人都外出,即便上山摘箬叶也都是一些留守老人了。因此,徽州采箬叶,渐成为了一道带有浓厚乡愁的风景。

来源行走观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