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風青楊

三月的時候,幾個警察來到山西沁水縣一個小山村裏,他們撬開鐵鎖,從土坯房裏把王小英救了出來。但到現在,也沒人能說清楚,到底是誰報的警。王小英後來說,自己被拘禁在這個三十多平米的屋子裏100多天,她遭遇了養父的性侵,在更小的時候,養兄也性侵過她。王小英不止一次透過窗戶,望向外面的世界,只是沒有勇氣向任何人求救。目前,王小英的養兄因涉嫌強姦罪被警方監視居住,養父涉嫌強姦罪、非法拘禁罪被刑拘。王小英向援助律師提出了三個訴求:要求斷絕養父女關係、對養父從重處罰、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而在偏遠山村裏更多的人看來,“這女娃膽子太大了”。有人說她,把事情弄成現在這樣,以後這個家怎麼辦。也有村民揮舞胳膊,嚷嚷着要去鄉政府爲王小英的養父鳴不平。(北青深一度)

2016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發佈風險提示,罪犯與被害人是親戚、鄰居、同學、師生、朋友等關係的“熟人作案”非常高,該院自2010年以來審理的猥褻兒童犯罪中,熟人作案的達90%。而廣州市的一項調查數據更直接將矛頭指向父親,稱侵犯兒童人羣中排在首位的是父親,達到21%。我國親親相隱的文化習俗產生的諸如“清官難斷家務事”、“家醜不可外揚”等社會心態,使得對家庭成員間的虐待、猥褻兒童現象的關注,與現代文明程度嚴重不符。

實際上,大多數的中國父母,不僅未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教會他們懂得身體上哪些部位爲隱私部位,要禁止別人觸摸。中國社會的輿論氛圍傾向於不作熟人性侵兒童的“罪惡”假設。如果旁人提醒,也會被視爲“其心何其歹毒也”:“他可是親爹/叔/伯,你想到哪裏去了?虧你想得出來!”甚至有過母親在聽親生女兒狀告父親性侵時,責罵女兒撒謊的若干先例。

有一起案例就很能說明問題。2014年12月,類似的一段視頻也曾引起軒然大波:在珠海市的一輛公交車上,一男子不停親吻所抱女童的面部和嘴脣,甚至一度讓女童站在自己大腿之間並抱緊女童親吻,整個視頻長達近3分鐘。很多網友認爲該男子有猥褻女童的嫌疑,隨後珠海警方介入調查。結果也和上面一段視頻類似:該男子是女童生父,當時是在哄女兒開心。她的妻子也表示很委屈:丈夫平時絕無猥褻行爲,“是網友對丈夫行爲不理解而產生誤會,其實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

在某些人的潛意識裏不認爲是“猥褻兒童”,而是出於某種關愛。“猥褻兒童”固然可怕,但是明明涉嫌“猥褻兒童”,卻加以關愛的藉口,認識不到“猥褻兒童”更可怕!不得不說,人們對於發生在熟人親戚間的“猥褻兒童”的識別率還很低。我國刑法中明確規定了“猥褻兒童罪”,但在現實中,一些家長不但自己隨意碰觸孩子的隱私部位,熟人這樣做,他們也不介意。他們喜歡讓孩子被親友“抱抱、拍拍腦袋、摟過來親嘴”顯示親熱,對孩子表現出的牴觸情緒不以爲然,還一味教孩子“聽話”“親一下不要緊”。

再說一起案例:2014年,廣西玉林市一個留守女童,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遭到同村中老年人性侵。強姦過她的至少有18人,其中15人是她同村的爺爺輩。在持續2年的時間裏,每人平均性侵三四次。最多的一個,60歲的陳美光,法院認定達15次。憤怒的父親發現真相併報警後,性侵的事實,最終因法院的判決而得以確認,10人被判刑。然而,女童及其家人卻遭受了來自村民們的“敵視”。有村民竟帶着憤怒:“都是那個小女孩主動的”。

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國對於未成年人的性保護、性教育、司法適用標準,一直是短板。在很多國家,性侵兒童都是絕不容觸碰的犯罪底線,但在我國,對幼童的不正當性侵害,往往混跡於對孩子的親暱行爲,甚至還有意無意地毀壞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公共浴室,泳池更衣室中,家長帶已具備性別意識的異性孩子進入更衣在中國見怪不怪)。社會缺乏必要的預警機制,而司法機關對此類違法也缺乏處置經驗。比如,前陣子被斥爲“戀童癖”的某網紅,公然開網站販賣“正太視頻”,但至今司法機關也沒有給一個定論。

廣西這樣的案件讓人看到了何其心痛?留守兒童父母大多在外面打工,長期不在家,都是被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帶着,女童因沒有得到家庭的庇護和教育而易遭侵害。父母在遠方,身邊無爹孃,讀書無人管,心裏悶得慌,安全無保障,生活沒希望——這是反映許多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狀況的順口溜。僅從安全保障的角度來講,他們幾乎沒有防護能力,而監管他們的祖輩保護能力和精力都較弱,他們很容易受到傷害。

更可悲的是,就算被性侵了,也很難向爺爺奶奶訴說,畢竟這中間存在着心理上的距離,由於感到羞恥而選擇沉默;另一方面,老一輩的人,對於性侵的意識淡薄,根本對孩子不會談及這方面的問題。這直接導致遭遇傷害之後,他們不敢聲張。調查顯示,不少女童遭侵害後,或因年幼無知,或因恥於訴說,或因受到威脅,不敢及時報案或告知他人,導致不少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再加上隔代的祖輩監護人基本上文化素質不高,因爲年事已高、精力有限,無法陪同孩子學習和玩耍,更是無法兼顧孩子成長各個方面的需求,使得孩子由於無人照看易被犯罪分子下手。而那些犯罪嫌疑人與遭性侵女童多爲近鄰或街坊、甚至還存在着親屬、師生等特殊關係,對女童家庭生活情況比較瞭解,爲熟人實施性侵犯創造了條件。

未成年人的性利益,需要社會做出特殊保護,否則,可能讓受害者一輩子生活在陰影當中。在許多歐美國家,性教育從娃娃抓起,孩子很小時就會被明確告知,背心、短褲覆蓋處別人不能碰,什麼樣的親戚纔可以陪自己洗澡。毫無疑問,一個大小夥子摸未發育幼女的胸部,顯然不是正常的哥哥對於妹妹的親暱舉動,一位父親所手放在女兒褲檔裏也不可能是“愛”的表現。但可怕的是,幼女不知道這是傷害,不懂得拒絕;更可怕的是,行爲人不知避諱,不認爲可能涉及違法犯罪。

一個不能讓少女感覺到安全的社會環境,是這個社會里每個成年人的恥辱。除了依靠法律制裁,作爲家長最應當做的是痛定思痛,知道如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防止悲劇再次上演。

作者:風青楊 :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