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樅陽 胡國友

我家陽臺外邊,是一溜的菜地,常年的青絲綠葉着。在菜地的下邊,有一口水塘。夏日裏,那不用的東頭,會生長出半塘蓮葉,形成半口荷塘。

這口水塘我聽當地人說過,是一口老塘。因爲它在村莊與水田土地之間的位置,塘的圍邊又多是各家的菜地,水塘的存在,最大的用處就是便於取水澆地。

水清如瑩,把它比作是田園邊的一塊天然翡翠,倒也相似。

我是去年夏季過來居家的,見過這口水塘的半塘蓮葉模樣。心裏高興的是,它離我家陽臺不遠不近。

香遠益清,當然,也不是我家一個在夏天裏,獨享着這荷塘飄來的荷香。荷香的香是不同別的花香的,總那那麼的清新恬淡,溫婉情深。

我每天晨練或傍晚散步,出莊子後,都是要從水塘的西頭路過的。所以水塘的一點一滴的變化,和季節帶來的改變,都會在我似有還無的關注之下,逃不過我眼睛的。

今年春水盈塘時,我便開始注意塘面的變化,路過時總是要瞟上幾眼才安心。

到了荷花長葉的時候,一天早晨,我看見水塘東頭的水面似乎多了點綠意,連忙走近一看,果然水面上浮出了幾片碗口大小的蓮葉。

雖然單薄細弱,平平的浮在水面之上,但那種蓮葉特有的嫩綠,是惹人喜之不盡的。於是,我每天晨練或傍晚散步回家時,就多了一件事,都是要到塘的東頭去看看的。

頭幾天那出水的蓮葉,還是能數得過來的。到了個把禮拜後,那出水的荷葉以驚人的速度,爭先恐後地在生出、擴散、蔓延,就鋪滿了半個塘面,我也就無從數起了。

後來,那些先出水的荷葉,總是要顯得與衆不同。又開始不安分起來,時不時的有那麼幾支躍出了水面。於是,這半口荷塘就熱鬧了,你出了水面高人一等,我也能行。

不幾天,這頭的塘面便滿是亭亭的蓮葉,密密地挨着。微風過去,那田田的荷葉,又象是少女飄動的衣裙,在輕拂着綠色的煙霧。

荷葉的鋪陳,當然是爲了迎接荷花的來到。我於是天天等天天盼,也許是我心急,也許是季節未到,就是見不到荷花的出現。

以至於我等出了滿塘的蓮葉層層疊翠,盼出了滿塘的荷香清雅如水,那荷花到了五月底才露出了尖尖角來。

這樣,有了第一支尖尖角的出現,也就有了第二支、第三支,如同當初蓮葉出現的情形一樣。幾天之內,我在塘邊轉悠看去,已是數不過來有多少支了。

也許是爲了趕季節,也許是時候到了,那荷花便開始凌駕於荷葉之上開放起來。一朵朵靜雅出塵,似乎在婷婷的睥睨着一切,使荷塘呈現出了一派旖旎風光。

有付出就有回報,這句話對我而言是,荷塘付出我享受。賞荷的最佳時間,當然是早晨和上午,荷花開得最是生機勃勃、美麗動人。

我每天晨練順便,自然是不會錯過這機會的。那清新略帶溼潤的荷香,更是給人一種清純脫俗的享受。

晨間,小立塘邊的柳樹下,看盛開的荷花在搖曳的蓮葉間時隱時現,實在是件愜意的事。

可以說荷花是無人不愛的,這半口荷塘在夏日裏,它的翠和田園的綠是那麼的和諧,簡直就成了我心中一片翠綠色的夢。

我想象着古時的江南水鄉,那些青春萌動的少男少女們。在這個季節裏,正是他們架幾葉小舟,在蓮花過人頭的南塘上,去採摘秋蓮的時候。

他們一邊在相互嬉戲着,“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他們又一邊在低頭玩弄起蓮子,各自想起蓮子清如水的心事來,那情景是多麼美妙的時光啊。

眼前這清清的荷香在守護着荷塘,可也是爲了那份冰清玉潔的古老傳說?

悶熱的夏天,蟬鳴人乏,能有這半口荷塘送香消暑,無風也心涼,應該要感謝天官賜福。我有時在陽臺上遠遠望着荷塘,也能零碎地想起幾句,人們讚美荷花的話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枝不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還有“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更是寫活了荷花。

而“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詩句,則更是說盡了荷花老去後,還能在給人留下一種別樣的享受。

我又覺得這些溢美之詞,大多是人們借物抒情而心有所寄的,有點一廂情願的味道。

要是依我的想法,從荷花的本意來講,應該是無土無肥難生存。荷葉的圓潤得益於淤泥的肥厚,而荷花的芬芳也全在它有處深深地植根,我要爲淤泥正名。

陽臺坐收千頃綠,荷塘遠送一簾香。

整個夏天,我家陽臺都是有滿滿一簾荷香的。在享受這荷香的同時,也還有個問題隱在我的心頭,那荷塘這麼多年來,爲什麼一點都沒有向西向發展,而成爲滿滿的荷塘呢?

難道荷花也知道自己,早已被文人騷客們,封爲花中君子了,也知道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

附錄:

《村 居》

左崗 胡國友

樹影沉蔭掩人家,

道旁草上牽牛花。

蝸居年年好避暑,

微信天天分享忙。

陽臺坐收千頃綠,

荷塘遠送一年香。

向晚小橋流水處,

俚語捧響韻味長。

作者簡介:胡國友 退休職工,現居樅陽左崗,在家帶孫子,樂享天倫。

主編:樅川文匯

嚴正聲明: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