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於是,在歷史上便有了很多關於曹操墓的傳說,有漳河水底說,有許城河下說,有銅雀臺下說,在衆多傳說中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說法流傳最爲廣泛。”再加上清初毛綸、毛宗崗整理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加入的“(曹操)又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爲人所發掘故也”的句子,進一步強化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傳說。

  盜墓人的猖狂,連曹操都怕,早早的找好了自己藏身的地方,爲了不讓人找到也是煞費苦心,曹操七十二疑冢是曹操對付盜墓想出來的奇招,這招也十分厲害,厲害到至今沒找到真正的曹操墓。而曹操七十二疑冢更是引出了各種傳言,有的說曹操是不在曹操七十二疑冢裏面的,真墓在別的地方。真相到底如何,請看下文。

 

  2009年12月27日,在河南安陽發現曹操墓,墓室中有人頭骨、肢骨等部分遺骨,但墓室主人臉部被毀,曹操墓仍然疑雲重重。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生前並未稱帝,而是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封他爲魏武帝。

 

揭祕:曹操七十二疑冢爲何至今爲明 他們去哪了

  揭祕:曹操七十二疑冢爲何至今爲明 他們去哪了

  根據曹操當時的身份和地位,其陵墓應當算是一座皇陵。

 

  曹操一生節儉,爲人生性多疑,爲了防止盜墓,在自己陵墓的設計上採用“薄葬”和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措施。於是,在歷史上便有了很多關於曹操墓的傳說,有漳河水底說,有許城河下說,有銅雀臺下說,在衆多傳說中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說法流傳最爲廣泛。

 

  據傳,曹操在他生前就已經對他的後事做了周密的安排。曹操對西門豹在鄴城(注:今河北臨漳縣附近)投巫開渠的英明果決非常敬仰,他希望自己的墓地與西門豹祠比鄰,因此頒佈了一道《終令》:“殮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與西門豹祠相近。

 

  無藏金玉珍寶。”其子魏文帝曹丕認真地落實了父親的遺令,將曹操的遺體運回鄴城安葬。在出殯的那一天,鄴城所有城門都被打開,72具棺材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擡出城外,葬入事先準備好的墓室內。曹操七十二疑冢,自此始傳天下。

 

  這個傳說之所以流傳廣泛,首先是因爲在漳河兩岸確實有衆多墓冢,即所謂“漳河累累漳水頭,如山七十二高丘。”再加上清初毛綸、毛宗崗整理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加入的“(曹操)又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爲人所發掘故也”的句子,進一步強化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傳說。

 

  曹操七十二疑冢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呢?其實,從清代起,那些座落在臨漳縣的曹操疑冢就不斷被人盜掘,據說除了挖出瓦罐、土陶一類的東西外,盜墓者一無所獲。

 

  988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爲《“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謎揭開》的文章,文章裏說:“聞名中外的河北省磁縣古墓羣最近被國務院列爲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過去在民間傳說中被認爲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這片古墓,現已查明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羣,確切數字也不是72,而是134。”到此,關於疑冢的說法被徹底推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