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嘴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中国龙有什么样的说法和来历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关于龙的说法,有的是龙的生肖,有的是龙的图案或者物体,那么龙的传说或者来历是怎么来的呢?中国龙有什么样的说法和来历呢?一起来看一下更多的关于龙的传说的相关信息。

 

龙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中国龙的说法有什么来历

  龙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中国龙的说法有什么来历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在此遗址人们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兴隆洼文化的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了8000午前。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后,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属于水物,它的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说文》: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鳞虫”即水蛇、鳄鱼之类。龙平时住在水里,春分时节登天化雨滋润禾苗。龙的形象相当泛化,但标准的龙形体现在帝王身上: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蛇身”即蛇形文身,是古越族习俗。后世帝王不再文身,但黄袍上的龙还是细长盘曲的蛇形之身。《说文》:南蛮、东南越,蛇种。《路史》:三皇蛇身。《乙巳占》:越云如龙。这些记载表明帝王身上的龙纹来源于越文化的蛇。自古龙凤连称:龙为雨,凤即风。

 

  在早期,古人对大自然现象无法作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还有人说,龙即隆。“久旱逢甘雨”被中国人列为四大喜事之一。风雨来临,往往先传来“轰轰隆隆”的隐隐雷鸣之声。指望雨水的中华先民们,站在播种着全年希望的农田里,守着萎蔫欲枯的禾苗。百无一计时,当突然听到北方天际传来“隆隆”雷声,再看到浓云之中金蛇乱舞,知道甘霖即将到来,一定刻骨铭心,因此对“隆隆”之声也就无限崇敬。

 

  毫无疑问,中华先民们会因此抽象出一个有形(闪电)有声(隆隆)的概念,并用拟声法将之命名为“隆”,年复一年地盼“隆”、望“隆”,期盼“隆隆”之声送来甘霖。文字出现以后,先民们又创造出一个“龙”宇,专门表示这个概念,并读做“隆”。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嘴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史书记载“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将龙分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是一种精神。龙的足,为九州列土封疆;龙的心,为民族寄托希望;龙的魂,为华夏谱写篇章;龙的骨,为中国铸造脊梁。滔滔黄河,滚滚长江,是龙的血脉潺潺流淌;夏商周汉,魏晋隋唐,是龙的翅膀振振翱翔。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百万里方圆锦绣一方;元明清后,建共和国,五千年上下源远流长。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龙的相关信息,看到这样的一个消息还是有些令人震惊的,毕竟这样的一个传说还是挺独特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