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頭條訊(文/記者 王娜 圖/通訊員 楊磊 漆怡)近幾年來,隨着新疆藥品工業的迅速發展,市場上對中藥材的需求量大增,新疆各地尤其是南疆四地州瞅準商機,與藥品企業簽訂協議種植中藥材,既滿足了市場供給,又給農民增收致富開闢了新途徑。自治區藥品工業協會會長陳金成介紹說,具有76家會員單位的自治區藥品工業協會,於2016年下半年,開展了以中藥材種植爲主的精準扶貧,成員單位在南疆的多個深度貧困縣連續試種藥材,定點收購。


中草藥種植成新疆農民增收新途徑


中草藥種植成新疆農民增收新途徑


新疆頭條訊(文/記者 王娜 圖/通訊員 楊磊 漆怡)近幾年來,隨着新疆藥品工業的迅速發展,市場上對中藥材的需求量大增,新疆各地尤其是南疆四地州瞅準商機,與藥品企業簽訂協議種植中藥材,既滿足了市場供給,又給農民增收致富開闢了新途徑。

6月4日,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前進鎮亞貝希村,聽說醫藥公司的技術員又來指導黃芪種植管理技術了,種植戶們紛紛跑到地頭,希望多學到點兒種植知識。

該村種植戶庫爾班·熱合曼說,去年以前,亞貝希村農民大多種植小麥、玉米,品種單一、收益有限,亞貝希村村委會和“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經研究決定調整種植結構,成立中草藥種植合作社,與醫藥企業簽訂協議試種50畝黃芪。

據瞭解,黃芪爲中藥材市場上的大宗品種,近幾年一直購銷兩旺,每畝效益在3300元至8000元。亞貝希村的黃芪於去年夏天播種,目前已經長到10餘釐米高,經中藥材質量監管部門檢測,藥性符合國家中藥材標準,村民們又與醫藥公司簽訂了近300畝種植協議。

在新疆,像亞貝希村這樣通過中草藥種植開闢增收新途徑的地方越來越多,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通過移植、採種、繁育等多種途徑,成功實現新疆紫草人工種植;爲推進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喀什地區嶽普湖縣今年種了5170畝金銀花……

記者從自治區藥品工業協會了解到,近十年來,新疆藥品工業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的勢頭,銷售額從5億元增至2018年的60億元,藥材尤其是中藥材的需求量很大。

新疆中草藥植物種質資源豐富,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大宗品種有近30種,如貝母、甘草、雪蓮、枸杞、紅花、沙棘、肉蓯蓉等,而紫草、阿魏、雪蓮等中草藥則爲新疆特有品種。

新疆藥材栽培依據地域位置、氣候特徵,可分爲天山山脈、伊犁谷地、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4個區域,野生藥材以塔里木盆地四周的綠洲蘊藏量較大,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佔31%,阿克蘇地區佔28%,喀什地區佔12%,栽培藥材以北疆較多。

自治區藥品工業協會會長陳金成介紹說,具有76家會員單位的自治區藥品工業協會,於2016年下半年,開展了以中藥材種植爲主的精準扶貧,成員單位在南疆的多個深度貧困縣連續試種藥材,定點收購。

截至2018年,以精準扶貧爲目的種植的中藥材品種達17個,累計採購金額4000餘萬元。“下一步,我們將擴大種植面積,進一步增加南疆四地州農民的收入。”陳金成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