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便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

陈玉成是广西藤县客家人,原名叫陈丕成。他自幼家贫,年少时父母双亡,跟着叔父陈承熔讨生活,

1851年,金田起义前夕,14岁的陈玉成在叔父的带动下,参加了太平军。由于年少,被编进童子军队伍。陈玉成勤奋好学,人又聪明,苦练枪法及武艺。由于表现不俗,不久便成了童子军的头领。洪秀全见他生得“貌极秀美”,赐他名“玉成”。

(陈玉成雕像)

在随后的起义中,陈玉成虽然年纪不大,但与清军作战时极为勇猛。再加上他做事认真,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他被提升为“左四军政典圣禄”,主要负责军粮调配等事务。

此后太平军西征武昌时,由于清军火力凶猛,非常顽强,太平军久攻不下。陈玉成深知僵持下去,势必影响太平军士气,于是亲率五百太平军趁夜“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

战后,陈玉成得到洪秀全嘉奖,给他记了首功,将他提升为仅在丞相之下的“殿右三十检点”。

陈玉成因为使得一手好枪法,特别是使得一手回马枪,因此他又得了“三十检点回马枪”的美名。

太平军被围镇江,陈玉成和燕王秦日纲前往解围。由于清军武器精良,两人率军数度冲击,都不能成功,无法接应城中的太平军。心急如焚的陈玉成艺高人胆大,带了几个人,舍命驾一叶小舟,冒着清军的枪林弹雨,从水路冲破防线,进入城找到了守将吴如孝。于是内外夹击,最终解了镇江之围。

此后,陈玉成还参与了击破清军江南大营的战斗。清军江南大营被摧毁后,太平天国的盛世也随之而来。陈玉成凭着累累战功,被封为冬宫下丞相。

不过此时,东王杨秀清和天王洪秀全的矛盾也进入了白热化。杨秀清手握实权,想取代洪秀全的地位,三番五次借“天父”之口,逼洪秀全下跪,接受训斥。

洪秀全想除掉杨秀清。然而朝堂上下都是杨秀清的人马,比较支持自己的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都已死了,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又长年出征在外,洪秀全实在找不到可以相帮的人。

(洪秀全蜡像)

经过观察,洪秀全发现陈玉成为人正直,不肯依附杨秀清门下。于是,洪秀全试图拉拢陈玉成。

洪秀全决定把自己女儿嫁给陈玉成。

没想到,陈玉成竟然不愿意,找各种理由推辞。

为什么呢?原来陈玉成已经有了心上人,因此他不愿意辜负了他的心上人。这事后来被洪秀全的女儿得知。洪秀全的女儿也很感动,告知洪秀全,并主动提出不嫁。

洪秀全虽然有些不高兴,但看到陈玉成有情有义,反而更加喜欢他。

后来,杨秀清又提出让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实在坐不住了,于是秘诏韦昌辉回天京,发动了“天京事变”,除掉了心腹大患杨秀清。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遭受重大损失。洪秀全恢复“五军主将制”的领导结构。洪秀全认为陈玉成正直可靠,让他担任前军主将。不久又封他为“英王”,给予他极高的政治待遇。

(太平军作战,影视配图)

此后,陈玉成率领太平军前军,取得了不少胜利。不过,他在安徽安庆,却不幸被清军曾国荃打败。为了挽回损失,陈玉决定与苗沛霖联合。他赶往寿州与苗沛霖共商讨清大计,结果被苗沛霖抓住,献给了清军。

陈玉成被俘后,保持了他忠勇正直的本色,拒绝了清军将领想以荣华富贵诱降他的建议,大义凛然地说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陈玉成最终被清军迟处死,终年25岁。

(参考史料:《太平天国史》《清史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