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草綱目》問世後,很快在中國流傳起來,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巳經被全部或部分譯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俄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泛流傳,至今仍是一部有重人學術價值的古代科學文獻。在數學方面,他通過對酒店裏堆起來的酒罈和壘起來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積物體積的研究,提出了求它們總數的正確方法、創立了新的高級等差級數求總的算法“隙積術”。

今天的華爲科學技術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也爲我國科技強國的目標奠定了基礎,鼓舞了士氣。這讓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技術刮目相看,也導致了別有用心的政客實施了技術的地域封殺。但是強國就是強國,我們古代人的智慧也不差,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看看我國古代的科學名人巨匠。

第一位:蔡倫,造紙術的發明者和改進者

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1000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雖然現代的造紙工業已很發達,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倫造紙的方法相同。造紙原料十分之七八巳爲木漿所代替,但造高級印刷紙、捲菸紙、宣紙和打字蠟紙等,仍不外蔡倫所用的破布、樹皮、麻頭、廢魚網等原料。

當今之所以能大量出版發行印刷物,主要原因在於有了紙,顯而易見,假如沒有數量充足、價格低廉的紙可以用來印刷,那麼印刷機器也是不會出現的。偉大的發明家蔡倫,對我國乃至人類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並且這種影響還將持續下去。今大,我們是尤法用數量來衡量紙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人類對紙的使用將會延續到何年.更是唯以預測。

因此,蔡倫理應在爲中國和人類歷史進程帶來巨大影響的人物名單裏佔據首席或近乎於首席的位置。美國天文物理學家、數學家麥克•哈特在他所奢的《100名人排行榜》裏,將蔡倫放在了第七位,他是這樣評價蔡倫的:“如果沒有蔡淪沒有紙”我們很難想象今天的世界將會是什麼狀況。

第二位:張衡,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

張衡影響世界的發現是發明創造了渾天儀。渾天儀是由銅鑄成的一個圓球,上面刻劃着赤道、黃道、南北極、日月星辰以及28宿和24節氣。銅球裝在一根傾斜的軸上.銅球外面安有一個水平的環,表示地平線。銅球由東向西運動,刻在上面的恆星就從東方升到地平線以上,又向西落在地平線以下,和天空中兔星東昇西落的情況完全相符。這樣,人們坐在屋子裏,便能從渾天儀上看到天體運動的情況。

張衡還創造了一種測定風向的儀器——相風銅鳥。相風銅鳥是在一根五尺高的竿頂上安放、只銜着花的銅鳥,可以隨風轉動。鳥頭所對就是風的方向。張衡創造的相風銅鳥和歐洲的候風雞相仿。歐洲的候風雞是公元12世紀纔出現的,比相風銅鳥晚了1000年。

公元132年,張衡父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探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架以精銅製成的地動儀,形似酒樽,上有降起的賀蓋,內部中央立一根上粗下細的銅拄,柱旁有八條通道,稱爲“八道”,道中安有發動機關,儀體外部周圍鑄有八條龍,按八個方向佈列,每個龍嘴裏都銜着一個銅球。對着龍頭,八個銅蟾蜍蹲在地上。哪個方向要發生地農,正對着這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尹,銅球落人蟾蜍口中,發出地震的鱉報。

公元138年二月初三日,地動儀西方嘴裏的銅球忽然落了下來,可是住在洛陽的人絲毫沒有感到什麼地動,有些學者懷疑地動儀的靈驗。沒過幾天,隴西來人報告,那裏發生了地震,這才使大家極爲信服。歐洲人在1880年才製成了第一架地動儀,比張衡晚了1700年。

第三位:張仲景,一個醫術高超的醫學家

張仲景,名機以精通傳染病和內科雜病藝術聞名於世。他曾總結前人的醫療經驗,歸納不同傳染病的共性和用藥規律,總結出一整套治療傷寒和雜病的理論、方劑,撰寫了《傷寒雜病論》16卷,經後人整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藥齊備,使中醫學辯證論治的法則趨於完善;還收集許多有效方劑,醫療效果顯著,被中國醫家尊爲“醫中之聖”。張仲景對中國醫學發展有重大貢獻。近年中國中醫界建立了仲景f術研究會。中日兩國學者都在探討他的醫學奧祕。

第四位:華佗,中國中醫外科的鼻祖

早在1700多年前,華佗就首創出“麻沸散”這一中藥全身麻醉劑,並應用於腹部外科手術。進行這種全身麻醉手術。在我國和全世界都是第一位。華佗發明的“麻沸散'對後世影響極大。歷代的中藥麻醉均是在其啓發下發展起來的,同時在世界麻醉學和外科手術史上,也有很深的影響,佔有重要的地位。

第五位:祖沖之,中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

祖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圓周率的第七位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稱爲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袓衝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𣈶(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沭枳的計萆,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幕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方被稱爲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後1000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爲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人們也稱這原理爲“祖𣈶原理”。

第六位: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畢昇的重大發明,給印刷史帶來了一次重大的變革。13世紀以後傳向世界各地。首先傳人近鄰,由東傳入朝鮮、日本;由南傳人越南、菲律賓等國。爾後由西經波斯(今伊朗〉傳入歐洲各國,影響了全世界。歷史學家拉施德在1310年著成的名著《世界史》中,曾詳盡地記述了中國的印刷術。1450年,德國人戈登堡以鉛、銻、錫合金製造活字用以印刷,但比畢昇的發明整整晚了400多年。

當代世界的印刷技術比畢昇的發明不知先進了多少倍。但是,活字製版仍是按着畢昇的原理髮展起來的.活字版印刷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它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少數人才能讀書和受教育的狀況,推動了文化科學技術的傳播,爲人類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貫獻。

第七位:沈括,中國古代科學代表人物

沈括對數學、天文、曆法等方面有着深人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爲了觀測北極星的實際位置,曾連續3個月,每天夜裏用渾天儀窺管觀測北極星,一共畫了200多幅畫,最後得出北極星同北極的距離爲三度多的科學結論。他還改進了天文儀器,寫出《渾天儀》、《浮漏儀》、《景表儀》等天文學論文,是我國天文學史上的重要文獻。

提山了用“十二氣歷”代替原來歷法的主張。"十二氣歷”既符合天體運行的實際,也有利於農業活動的體現。現在,英國氣象局統計農業氣候和生產用的“蕭伯納歷”,就是同“十二氣歷”相差無幾的歷法。沈括博學多識,一生從事的研究領域極爲寬闊。

在數學方面,他通過對酒店裏堆起來的酒罈和壘起來的棋子等有空隙的堆積物體積的研究,提出了求它們總數的正確方法、創立了新的高級等差級數求總的算法“隙積術”。另外又發明了“會圓術”,提出了我國數學史上第一個由弦和矢的長度求弧長的比較簡單實用的近似公式。

在物理學方面,他通過實驗,發現指南針所指的方向不是正南而稍偏東,創立了世界上關於“磁偏角”的最早紀錄。另外,他還發現了聲學中的共振現象,光學的各種反光鏡的成像,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指出了月亮的盈虧以及虹的成因等。

在地質學方面,沈括發現了延州一帶的石油礦,並斷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他首先創造了用石油炭黑制墨,“石油”這個名稱也是他第一個提出的。他通過對雁蕩山、太行山、陝西等地的調查,提出了地形被流水侵蝕作用的理論。他明確地提出華北平原就是由黃河等許多沙流夾帶大量的泥沙沖積而成,這也是我國對沖積平原成因的最早科學解釋。

此外,沈括在生物、醫藥、文學、音樂等方面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

第八位:郭守敬,中國科學界的奇才

郭守敬在天文學方面自制了一套天文儀器,計有13種之多,很有創見。其中的“簡儀”,可以用來清晰地觀測天空的日、月、星宿。儀器製成後,郭守敬提議在全國各地進行觀測。元朝政府接受了他的建議,並派官員協助他在各地建立觀測站。

東到髙麗(現在的朝鮮〉,西到滇地(今雲南昆明市)和涼州(今甘肅武威),北到鐵勒(今蘇聯的貝加爾湖),南到瓊州(今海南島),共建立了27個觀測站,可以同時對天象進行觀測,規模之大,當時是舉世無雙的。郭守敬根據觀測的結果,再加以精密計算,經過4年時間,到公元1280年,製成了一種新曆法,取古語“敬授民時”之意,命爲《授時歷》。《授時歷》推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跟地球環繞一週的時間,只差26秒,和目前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曆的一週期一樣,但比格里高利曆早300年。

對於郭守敬的才華,外國人也很欽佩。清朝初年,德國的傳教士湯若望看了郭守敬製造的天文儀器後,稱他爲“中國的第谷”.第谷是丹麥的大文學家,製造過多種天文儀器,不過,他比郭守敬晚了300多年。

郭守敬在數學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創造了一種算法,能計算球面三角形;他的“平立定三差法”,是一種高等級數的運算方法。這種方法,在歐洲又過了4年,才由著名科學家牛頓和萊布尼茲研究出來。

第九位:李時珍,完成醫學鉅著《本草綱目》

李時珍在行醫當中,他發現當時的本草書收藥不全,名稱混亂,多有謬誤。於是,下決心編寫一部新的本草書。他詳細研究了古代有關的本草學、醫學等各類書籍,長期深人民間向廣大勞動羣衆學習,到深山老林採集藥材,開闢藥園栽培藥物,通過27年的埋頭苦幹,終於在61歲時寫成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

該書不僅對我國古代本草學作了一次歷史性總結,也將以前的化學知識予以系統化,並使之達到一個新的認識水平。該書載藥1892祌,其中無機物達266種,而且藥物的分類更詳細,對一些較爲混亂的物質命名加以更正。

《本草綱目》問世後,很快在中國流傳起來,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巳經被全部或部分譯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俄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泛流傳,至今仍是一部有重人學術價值的古代科學文獻。在1951年世界和平理事會維也納會議上,中國明代的李時珍,作爲惟一的醫藥學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單之中,受到全世界入民的景仰。

第十位:宋應星,明朝著名科學家

17世紀30年代,中國的一本名爲《天丁開物》的書,傳到西方以後,歐洲人驚奇不已,稱它是“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

《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工藝百科全書。它詳細記述了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技術,其中有不少是在當時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工藝措施和科學剞見。《天工開物》分上、中、下三卷,又細分爲18個項目。書中除了介紹農業生產經驗外,還記述了紡織、染色、製鹽、製糖、制磚、燒瓷、造車、造船、採煤、榨油、造紙、冶銅、鍊鐵、軍器、火藥、顏料、酒麴等等許多種手工業生產技術。

書中洋細說明了各種農作物和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描述了它們內部細緻的專業分工,還附有200多幅工藝流程插圖,與文字互相配合。此外,書中對生產各種產品所需要的時間、人力、產量,生產工具的規格、尺寸、效率,各種金屬的比重,合金成分的比例,火器的射程和殺傷力等等,也都用具體數據加以說明。《天工開物》所講的多半是人們“巧奪天工”的生產實踐和科技研究創造,爲研究明朝的社會生產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