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糉子又被稱爲“角黍”、“筒糉”,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作爲南方糉子的代表,肉糉個頭小,精緻,多用冬葉包裹着糯米、綠豆、鹹蛋黃和五花肉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糉子又被稱爲“角黍”、“筒糉”,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糉子是爲紀念屈原而被製造出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深受大家的喜愛。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2010年12月,江西德安縣宋代古墓出土了兩個實物糉子,據考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糉。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筒棕”,直到現在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這種風俗也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糉子的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靈。從我的古稱“角黍”可溯其源。“黍”原爲中國北方的一種農作物,五月成熟。古人用菰葉包上黍米,成爲類似祭壇上牛頭的形狀,作爲祭品,稱“角黍”、“角糉”。東晉範注《祠制》中說:“仲夏薦角黍。”說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糉子作爲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但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則是在晉代哦,這一時期,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了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糉。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到了唐代,糉子已成爲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美味食品。用米上,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糉”,即果品入糉。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糉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糉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喫糉子已很時尚啦。元代時,糉子的外套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核桃等,品種更加豐富。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明清兩代,糉子更是作爲一種吉祥食品。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要喫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細長像毛筆的糉子,稱“筆糉”,取其諧音“必中”,爲討吉言口彩。另一說法,這種“筆糉”喫到肚裏,考場答卷,可妙筆生花。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一般認爲,端午節喫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糉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喫糉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喫糉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衆的心裏願望而已。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我-“筒糉”的由來。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糉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糉、赤豆糉、蠶豆糉、棗子糉、玫瑰糉、瓜仁糉、豆沙豬油糉、棗泥豬油糉等。鹹味有豬肉糉、火腿糉、香腸糉、蝦仁糉、肉丁糉等,但以豬肉糉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糉、豆蓉糉、冬菇糉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糉兩味的“雙拼糉”.這些糉子均以佐糉的不同味道,使得糉子家族異彩紛呈。

就像北方人聽不懂南方人謎一樣的方言,南方人也驚懼於北方澡堂的豪放。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即將拉開帷幕。那麼問題來了,甜鹹糉子到底誰是最後的贏家?

南方鹹棕派

宣言:沒肉誰敢叫糉子?!

鹹棕派主要佔據了祖國的東西南大半壁江山。有多少種肉的做法,就有多少種鹹糉。

1.浙江嘉興:肉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主要材料:圓糯米、瘦肉、五花肉、糉葉。作爲南方糉子的代表,肉糉個頭小,精緻,多用冬葉包裹着糯米、綠豆、鹹蛋黃和五花肉等。

2.廣東肇慶:裹蒸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主要材料:糯米、脫衣綠豆、肥豬肉、花生油、糉葉

3.閩南:燒肉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主要材料:糯米、豬肉、香菇、蝦米、蓮子、白糖、蘿蔔酸、糉葉,選擇上乘糯米,豬肉選擇三層塊頭,滷的又香又爛,加入香菇、蝦米、鏈子喫的時候蘸蒜泥、紅辣醬等佐料,味道香甜滑嫩。

北方甜棕派

宣言:有了糖多少糉子都喫得下!

甜糉派的地盤以華北、東北爲主,餡料相對簡單,但在蘸料頗下了一番功夫,能集中的甜料都上陣了。

1.北京:棗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主要材料:糯米、小棗、白糖、玫瑰滷,北方糉子的代表,特點是,糉子個頭大,大多數是糯米糉,紅棗、豆沙做陷。

2.山東:黃米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主要材料:黃黏米、糯米、紅棗、細白糖。在那麼多糉子中,山東黃米糉子備份最大,資格最老,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糉子黏糯,夾以紅棗,風味獨特。食用時加入白糖,增加甜味。

3.陝西西安:蜂蜜涼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主要材料:糯米、蜂蜜,它全用糯米制成,不放任何餡料,簡直是糉子裏的小清新,賣相有"白瑩如玉"之稱,喫時淋上蜂蜜或桂花醬。

3.雲南:竹筒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主要材料:糯米、香米。雲南的竹筒棕具有少數名族特色,選新鮮的金竹、香竹,甜竹爲容器

雖然餡料不算豐富,但是夾雜的濃濃的竹子香味可是讓人神清氣爽的。

鹹甜兩面派

宣言:從此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甜派鹹派大戰這麼多年,自然就有了騎牆的兩面派生存的空間。不得不說,能在兩派夾縫間活下來,各有各的奇招。

1.浙江寧波:鹼水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主要材料:糯米、鹼水、白糖、醬油、老黃箬葉。這貨居然可以甜喫也可以鹹喫!

老黃箬葉裹紮成四角形,可以蘸白糖成爲甜糉,也可以蘸醬油成爲鹹糉,各有風味

2.廣東潮汕:雙烹糉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主要材料:糯米、蛋黃、鮮肉、蓮子、豆沙、糉葉。堪稱魔性的雙拼糉,1/3甜餡和2/3鹹餡匯聚於小小一團糯米之中,卻涇渭分明,不同部分百般滋味。

一年一度的糉子南北大戰早已開幕,究竟誰是最後的贏家?

糉子的鹹甜兩派,你到底支持哪一派,不妨在文章下邊留言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