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生命存在之謎:小行星有生命的成份—

  地外生命存在之謎:小行星有生命的成份

  美國宇航局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大量小行星具有構造地球生命的成份——氨基酸。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大量小行星具有構造地球生命的成份——氨基酸。

 

  氨基酸可用於製造蛋白質,而蛋白質是我們的頭髮和指甲的主要成份,並且可以加速或者控制化學反應。

 

  氨基酸具有兩種彼此鏡像特性,就像我們的雙手。

 

  地球生命體使用左手徵氨基酸,由於右手徵氨基酸生命體可能運行得更加微妙,科學家試圖查明傾向左手徵氨基酸的地球生命體。

 

  2009年3月,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研究人員聲稱,在一些富碳小行星的隕星樣本中發現過量的左手徵異纈氨酸。

 

  這表明很可能左手徵生命體起源於太空,小行星的狀況適合於形成左手徵氨基酸。

 

  隕星碰撞可以補充這種物質,將大量濃縮左手徵氨基酸投向地球表面。

 

  左手徵氨基酸物質將最終結合形成生命體。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聲稱發現過量的左手徵異纈氨酸存在於多種富碳隕石樣本中,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丹尼爾-格拉維恩(Daniel Glavin)博士說:“這將告訴我們最初的發現並非僥倖偶然,一些小行星具備形成左手徵氨基酸的能力。

 

  ”該研究報告合著作者、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詹森-德沃金(Jason Dworkin)博士稱,這項研究基於近十年以來具有左手徵異纈氨酸過量特徵的富碳隕石樣本。

 

  德沃金解釋,最初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約翰-克羅寧(John Cronin)和桑德拉-皮扎雷羅(Sandra Pizzarello)發現兩個CM2隕星中存在少量樣本但有明顯過量左手徵異纈氨酸的特徵,2010年,我們發現左手徵纈氨酸過量存在於小行星的熱水環境中,在這項工作中我們發現一些特殊的隕星存在液態水。

 

  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這項研究能夠證實我們的假設。

 

  此外,過量左手徵異纈氨酸存在於1類型水變隕星(例如:CM1和CR1),這表明該現象的普遍程度遠超出之前我們的預想。

 

  目前的疑問是怎樣的進程能夠形成額外的左手異纈氨酸,科學家提出了幾種可能性,並試圖展開更多的研究來鑑別這項特殊反應過程。

 

  格拉維恩強調稱,液態水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通過分析隕星中所含礦物質能夠揭示小行星在液態水作用下如何發生變化,發現更多變化的小行星,就會發現更多的過量左手徵異纈氨酸現象。

 

  這表明許多涉及液態水的反應更傾向於形成左手徵氨基酸物質,這是形成生命的最基礎元素。

 

  另一條線索來自於每個隕石樣本中的異纈氨酸的總數量,格拉維恩說:“在最大含量左手徵異纈氨酸的隕石樣本中,我們發現其異纈氨酸含量是非左手徵纈氨酸隕石的1000倍,過量的異纈氨酸物質需要合理利用或者有效摧毀,這一過程是一把雙刃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