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第14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展臺,張斯熙爲觀衆現場展示皮影製作。

林凱芳 攝

畫譜、油彩、刻刀……指尖自如切換。俯首案前的這位美麗的90後姑娘名叫張斯熙,是來自廣東汕北陸豐的皮影戲皮影傳承保護中心的一位製作者兼演員。5月14日,第14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現場,張斯熙和團隊向觀衆展示傳統皮影的藝術魅力。

作爲首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者,今年五一勞動節,張斯熙剛剛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而此前1月,她被廣東省汕尾市創文辦授予“最美工匠”稱號。張斯熙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她對傳統皮影藝術有着極大的熱情,也對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創新持樂觀態度。

磨礪中堅韌成長

2014年,20歲的張斯熙進入廣東省陸豐市皮影傳承保護中心,正式成爲一名皮影製作人兼演員,主要根據不同戲劇特定需要和導演要求,設計製作出適應演出的道具。過去只在電視上看過皮影戲表演的她,在江團長和劇團老一輩藝人帶領下,開始接觸系統的皮影製作工藝。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起初,張斯熙也與一些同齡人一樣,認爲傳統技藝製作過程繁複枯燥,了無趣味。後來,她通過向中心老一輩藝人們請教學習,逐漸發現門道。又通過長時間磨練,她開始發現皮影製作藝術背後別樣的魅力。

張斯熙向《工人日報》記者介紹,影身道具製作工藝非常複雜,一個皮影從初稿到最後造型的產出包含很多繁瑣步驟:首先是選皮,然後是漂洗、去毛和刨皮;其次是透明化處理,曬皮;最後是雕刻、染色、裝訂。爲了確保最後影身的質感,每一個步驟都要重複多次,每一步都必須精益求精,不容半點差錯,否則就要全部推倒重來。在張斯熙看來,雕刻是“皮影的靈魂”,也最具有挑戰性:製作者要先將畫譜樣稿輕描在牛皮上,然後用不同型號的刀具刻鑿或裁剪出各種造型的輪廓,再雕刻出細緻的造型圖案。

因此,即使具備一定美術功底,張斯熙在剛進入皮影傳承保護中心工作時,還是學得很苦。一個皮影雕刻下來,“手都不是自己的了,有一段時間手上都是繭,久而久之習慣了就好多了”。在爲《嫦娥奔月》的影身道具趕工時,由於比例、分割等問題層出不窮,她前前後後重複修改了5次,儘管同事和領導們安慰她已做得很好了,但她仍然很難滿意。改到最後一次,張斯熙直言已處於崩潰邊緣:“那種感覺是超級無助,覺得自己怎麼弄都不對”。最後她終於堅持下來,獲得大家一致認可。

張斯熙表示,製作過程必須無限循環重複步驟,難免枯燥乏味,總會不斷挑戰耐心和毅力,但“成品出來時會有一種自豪感,大家的認可就是最好的回報。

90後嶄露頭角

張斯熙逐漸在皮影製作和演出中找到樂趣,不斷積累經驗,開始嘗試突破一些傳統的表演,爲皮影藝術增添一份新的活力。在剛進入劇團不久,這個願望就在一次劇團的創新中得到了實現。

一直以來,陸豐皮影戲以傳統短劇的表演爲主。2014年,陸豐皮影作爲南派皮影的唯一代表,開始挖掘、提升傳統劇目,準備打造一部長劇代表作。《嫦娥奔月》是陸豐皮影戲的優秀傳統劇目。由於長劇人物多,難度大,而且當時劇團中缺乏足夠的製作人員;爲了完成所有的影身設計和道具製作,團裏開始重視培養新的創作苗子來共同參與完成此次編排任務。

這時,廣告設計與動畫製作專業出身,具有較好的美術基礎的張斯熙決定勇挑重擔。除了跟隨老藝人學習影身道具的製作,她還承接了許多上場演出任務,抓住一切可以成長和學習的寶貴機會。作爲年輕人,憑藉有活力、有幹勁、能喫苦的優勢,張斯熙上手很快,一段時間後便基本掌握了影身道具等的繪製方法,同時也培養出良好的表演手感,基本可獨當一面。

2015年,張斯熙所在團隊憑藉《嫦娥奔月》這一劇目榮獲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暨第四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節榮譽獎。此後,由她設計製作的影身造型在國內外各項藝術活動中收穫不少榮譽:2016年在“第六屆中國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藝傳承展演”中榮獲“傳承新人獎”。除了在國內參與皮影演出,張斯熙還走出國門,將皮影藝術推廣到國際舞臺。2017年,她應邀奔赴匈牙利佩奇市參加高樂酷麗特國際皮影藝術展覽展演,參演的劇目《哭塔》和《雞鬥》榮獲藝術展“藝術獎”。

面對衆多的光環,張斯熙將榮譽歸功於她身後的團隊:“每次演出之前,我們的團隊會排練很多次,上臺前仍要仔細檢查各個環節,至今沒有發生過一次意外。”從外行到內行,從製作烏龜、青蛙到塑造哪吒、龍王,張斯熙和她的90後同事們用對皮影的熱情不斷鑽研,完成了一次次“美麗”蛻變。

爲傳統皮影注入新活力

張斯熙表示,作爲90後,自己也是在工作後纔開始真正瞭解到皮影這一傳統藝術的魅力。除了她,保護中心還有許多與她年齡相仿的新一代皮影藝術傳承者。“同事們都很棒,我們年齡相當,很多想法都一致,溝通起來也順暢,皮影製作是需要互相溝通協作的,大家很有默契,都希望可以把這份工作做得更好,不斷傳承下去。”

“我學習的動力就是想要進步,而且真正喜歡這項工作,想要把自己掌握的專業技術變得更好。”對職業的敬畏,對工作的執着,對事業的負責,讓張斯熙對自己刻刀下的皮影造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對於皮影藝術的未來,她充滿了信心:“現在的皮影人還在踏實做皮影,大衆對皮影也開始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支持。”近年來,陸豐皮影戲傳承保護中心非遺展館多次開館展覽,向大衆介紹陸豐皮影戲發展軌跡、歷史沿革與傳承現況,提供了一個傳承、保護和發揚地方特色文化藝術的平臺,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觀賞。

在張斯熙看來,皮影藝術要跟上和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創新。作爲青年皮影製作人,她和同事們也經常得到一些外出學習的機會,爲傳統的皮影藝術尋找新的發展方向,“現在我們去外面學習時經常能看到皮影和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比如很多皮影開始與投影技術結合,場景特效非常真實和震撼,就像在觀看3D電影。”

“老實說自己作爲90後,也是因爲進入這份工作後才慢慢了解到皮影的精彩”,張斯熙說,“皮影是我們心中的夢,讓我懂得很多,也學習了很多,我會繼續學習下去,做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