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回顧 | 什麼樣的創客活動會引來四家電視臺全程報道?

由國家文化部、國家商務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十四屆文博會(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已於上週盛大開幕,而由華僑城投資500億打造的國家級文旅特色小鎮——甘坑客家小鎮成爲本次文博會的分會場,華僑城甘坑新鎮分會場在本屆文博會期間也開展了爲期一個月的以客家風韻爲載體、文化科技創新爲內涵,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爲主題的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威尼斯獲獎電影公演、科技藝術創客工作坊、繪本大賽等。

國家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孔蓉,深圳市婦聯主席馬宏,深圳市文體旅遊局副局長楊永羣,龍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鬍庚祥,龍崗區副區長尚博英等出席文博會甘坑新鎮分會場開幕式。

在本屆文博會華僑城甘坑新鎮分會場系列活動中,GEAR&PEAR齒輪梨承辦的以“Little Hakka”爲主題的系列創客工作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支持。就在今天,齒輪梨第一場科技工作坊——VR眼鏡在華僑城甘坑客家小鎮拉開帷幕,現場吸引了多家媒體報道及衆多遊客的積極參與。如何將傳統客家風韻與現代高科技碰撞?如何用創客教育點亮青少年創新夢想?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工作坊開始前,齒輪梨科技課程研發工程師、原廣東省教育廳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科技競賽項目負責人Roc老師先後介紹了VR的歷史及發展、VR眼鏡及成像原理。

衆所周知VR就是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由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Jaron Lanier)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也稱靈境技術或人工環境。VR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歷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

齒輪梨VR課程工程師向現場的媒體介紹如何將VR技術應用在教育上

VR技術演變發展史大體上可以分爲四個階段:有聲形動態的模擬是蘊涵虛擬現實思想的第一階段(1963年以前);虛擬現實萌芽爲第二階段(1963-1972);虛擬現實概念的產生和理論初步形成爲第三階段(1973-1989);虛擬現實理論進一步的完善和應用爲第四階段(1990-今)。

如果一個人只有一隻眼睛,能看到立體畫面嗎?那我們就試試吧!今天齒輪梨的創客工作坊就是讓孩子們動手製作一個紙板VR眼鏡,並通過VR眼鏡體驗沉浸式的酷炫視覺效果。

紙板VR眼鏡包括紙板,雙凸透鏡,磁石,魔力貼,橡皮筋及NFC貼等部件。利用這些部件可以組裝出一個VR眼鏡,輔以智能手機上的應用APP,如谷歌地圖,GoogleMaps,YouTube,PhotoSphere等,即可享受到VR設備沉浸式體驗。

孩子們在齒輪梨助教引導下製作紙板VR眼鏡

或許最酷的一件事情是就是將虛擬現實與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們能夠利用VR相關的設施與應用達到高質量的學習,從而激發他們對新技術的熱情,發掘無限的創造可能。而齒輪梨一直在致力於做這樣的事情。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