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5月14日,在以色列建國70週年之際,美國將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把這一天稱爲“光榮的一天”。但另一面,巴勒斯坦各地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據5月15日以色列國土報報道,14日的抗議活動造成59人死亡。巴勒斯坦外交部將其稱爲“加沙大屠殺”。那麼,這一輪巴以衝突升級,是否會引發新的危機?

5月14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特朗普女兒伊萬卡爲美國駐以色列新使館揭幕。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發來視頻表示慶祝。耶路撒冷的街道上飛揚着以色列和美國的國旗。街頭寫着“上帝保佑特朗普總統”,“謝謝美國”,“特朗普是猶太人的朋友”。同時,這個開館日也是以色列建國七十週年紀念日。特朗普的這份大禮讓以色列方面歡欣鼓舞。戴着猶太教小帽的以色列人湧上街頭慶祝。

但是,事實上,除了美國以外,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並不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天啓宗教的聖城。被一圈城牆圍着的耶路撒冷老城聚集着三大宗教的聖地。老城南部,昔日聖殿的遺址——著名的哭牆就位於這個區,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老城西北部是基督教區,耶穌殉難教堂就位於這個區。《聖經》記載,這裏是耶穌受難和復活的地點。老城東部,圓石清真寺相傳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耶路撒冷曾屬於國際共管區。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了整個耶路撒冷。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議會通過《基本法》,宣佈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恆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但隨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478號決議,“確認以色列《基本法》構成了對國際法的侵犯,不予承認。”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通過“獨立宣言”,也宣佈耶路撒冷爲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目前,除了美國外,世界各國都把駐以色列使館設在特拉維夫,而不是耶路撒冷。

5月14日,以色列一片歡慶中,而巴勒斯坦整個地區都在抗議示威。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如此形容:“一邊是衣着光鮮的美國和以色列官員,另一邊則是絕望、死亡和烈焰”。5月14日,巴勒斯坦,拉姆安拉。數千名當地民衆,在拉姆安拉市中心集結,他們舉着巴勒斯坦國旗,“耶路撒冷屬於巴勒斯坦”的標語,以及象徵着巴勒斯坦土地的鑰匙模型,向以色列設在拉姆安拉以南卡蘭迪亞的軍事檢查站進發。

記者:“越過檢查站往南大約10公里就是耶路撒冷,由於今天大規模的示威活動,以色列方面已經提前佈置了大量軍警並封鎖了路口,阻止遊行隊伍進一步的前進。不過這個示威活動仍在持續,現場的空氣中也瀰漫着非常強烈的催淚瓦斯的味道。”

由於無法繼續前行,遊行活動逐漸轉變爲示威民衆與以軍警間的暴力衝突。大批巴青年向軍警投擲石塊,以色列軍警則不斷髮射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作爲回應。而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與以色列的交界地區,抗議活動則更爲激烈。有大約3萬名當地民衆參與遊行。

據《芝加哥論壇報》報道,抗議過程中部分示威者焚燒輪胎,向以色列方面投擲石塊,並有人試圖穿越邊境隔離柵欄,以色列士兵中的狙擊手則開槍射擊。以色列軍方承認,最終對爆發衝突抗議的加沙地區實施了五次空襲。5月14日,大約60人死於加沙的衝突中,成爲了自2014年巴以衝突以來加沙最血腥的一天。15日,巴勒斯坦宣佈召回巴勒斯坦駐美國大使表示抗議。加沙地區哈馬斯領導人哈尼耶在示威活動中表示抗議還會持續。

哈馬斯領導人 哈尼亞:“對世紀協議說不,對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說不,耶路撒冷是我們永久的首都,巴勒斯坦國的首都。耶路撒冷的身份,不會因爲特朗普或者內塔尼亞胡而改變。”

5月17日,巴勒斯坦衛生部官員稱,在過去6周裏,加沙地帶和以色列之間的邊界衝突中,已經有超過1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

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透露,86個國家的外交官受邀出席美國新使館的開館儀式,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願意來。這也反映了國際社會普遍不承認以色列對整個耶路撒冷擁有主權。在半島電視臺看來,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使自己失去了“巴以問題斡旋人”的資格。而特朗普遷移使館這個看似“出格”的舉動背後,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2018年5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時強調,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個“很好的生意人”。普京所說的“生意”,是美國對歐洲的油氣出口。路透社數據顯示,2017年,歐洲吸收了美國7%的石油出口,今年這一比例已增至12%。在分析人士看來,過去美國政府認爲巴以矛盾是中東地區的核心矛盾,但如今特朗普放棄了這一定位,將準備通過俄羅斯石油管道對歐洲出口石油的伊朗作爲中東最主要威脅。扶持以色列抵抗伊朗,就成爲更符合美國利益的選擇。

美國財政部長 姆努欽:“很恰當的是同一周內,我們搬遷使館,同時總統拒絕簽訂與伊朗的核協議,爲了國家安全利益放棄制裁不是我們的訴求,我們的訴求是重新制裁伊朗。”

美國中期選舉也即將在2018年11月舉行。

布魯金斯研究所中東政策中心 哈立德:“這是特朗普在兌現競選承諾,事情往往是關乎國內政治而不是外交政策,或者爲了和平,或者爲了美國國家安全。”

此次遷館耶路撒冷的行動後,雖然阿拉伯國家給予了一定的聲援,但類似上世紀的”中東戰爭“的反應已經不復存在。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高級助手伊瑞卡特15日表示,美國遷使館的這一舉動埋葬了中東和平進程。

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領導人在美國華盛頓,在克林頓總統的斡旋下籤署《奧斯陸協議》,由此產生了巴以兩國和平共存的政治基礎。巴勒斯坦當地學者認爲,美國總統特朗普其遷館舉動已經違背了和平協議的精神。這勢必讓巴勒斯坦人完全喪失對美國作爲和平進程協調人的信心,也喪失對巴以之間通過和談解決分歧的信心。

同樣令人擔心的是,5月14日,久未露面的“基地組織”頭目扎瓦希裏也借美國使館開館之際,公開號召穆斯林對美展開“聖戰”。

中東歷史恩怨和現實衝突的真相在硝煙、憤怒和仇恨中已變得面目全非。中東的世紀問題巴以問題在中東的內戰,反恐,地區角力中無奈地被推向邊緣。巴勒斯坦人的抗爭和鮮血還能夠換來多少支持,這樣的擠壓又將激化哪些動盪我們難以預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