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光昭带着“奉旨采运圆明园木值李衔”的关防来到香港,与一位法国商人签订了购买三船价值五万四千二百五十元木材的协议,先支付了定洋十元,其余款项货到天津即付款。李光昭的算盘是,找那些想报效重修圆明园工程却没有门路的商人,凑足30万两银子。

虽然1872年同治皇帝就宣告亲政了,但慈禧太后舍不得放权,让同治皇帝很是不爽。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重修圆明园,让慈禧太后搬出紫禁城,在圆明园养老。这样一来,自己岂不是耳根清净了?

然而,重修圆明园谈何容易。当初,圆明园经过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代皇帝持续不断地修建,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方才建成。如今,光是修建房子最基本材料都没有。特别是大型木材,需要从深山老林里砍伐并搬运出来,又是一项开支浩大的工程。

一个木材商人如何将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骗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候,一个叫李光昭的木材商人出现了。他找到内务府堂郎中贵宝,自称是广东嘉应州人,久居湖北汉阳,做木材和茶叶生意。20年来,他在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一带做生意。一次,经过安徽时,受了一名巡检的气,一怒之下,在临淮军营报捐了一个知府。可是,他并没有实际任职。他觉得还是做一名商人,更加舒服自由。

李光昭找到内务府堂郎中贵宝干什么呢?他说,自己在西南各省有大批木材,愿意捐献价值30万两银子的木材给圆明园重修工程。不过,为了顺利将木材运出大山,运到京城,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官方的身份。

一个木材商人如何将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骗得团团转

内务府堂郎中贵宝不敢做主,向同治皇帝请旨。同治皇帝也不敢独断专行,就此事禀报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听了,觉得挺高兴的,便同意了。

于是,李光昭摇身一变成了奉旨南下采办木材的钦差,他还大胆私自刻了“奉旨采运圆明园木值李衔”的关防。

其实,李光昭根本就不是什么木材商人,而是一个到处招摇撞骗的骗子,所谓“在西南各省有大批木材”一事纯属虚构。在这之前,他曾经将襄河出口之处的一片无主之地卖给了洋人。洋人发觉上当后,找他的麻烦。他惹不起洋人,便躲到京城来,正好发现朝廷重修圆明园,就打算故技重施。

一个木材商人如何将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骗得团团转

李光昭带着“奉旨采运圆明园木值李衔”的关防来到香港,与一位法国商人签订了购买三船价值五万四千二百五十元木材的协议,先支付了定洋十元,其余款项货到天津即付款。李光昭的算盘是,找那些想报效重修圆明园工程却没有门路的商人,凑足30万两银子。这30万两银子支付木材的本钱后,还剩下许多,能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李光昭千算万算,没有算到那些商人比自己还精。他们不见兔子不撒鹰,不愿意为没有影儿的事情买单。于是,当法国商人的三船木材到了天津后,李光昭根本拿不出钱来付款,只好称木材尺寸与原议不合,拒绝提货付款。

一个木材商人如何将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骗得团团转

法国商人不是傻子,由法国驻天津领事出面,照会天津海关和天津道,以李光昭私自废约有意欺诈为由,要求清朝扣留李光昭,令其付款并赔偿法国商人的损失。案子送到直隶总督李鸿章面前,李鸿章迅速奏报同治皇帝。同治皇帝感觉上当受骗,恼羞成怒,下令由李鸿章严厉查办。

李鸿章亲自审理此案后,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由于此案牵涉到内务府的几个大臣,连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都脱不了干系,李鸿章便根据有关律令,判处李光昭斩监候,秋后处决,匆匆了结此案。

一个木材商人如何将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骗得团团转

不过,李光昭一案虽然结束,它却引发了一场历时半年的“修园之争”。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环与其他一些王公大臣联名上疏,痛陈重修圆明园的巨大弊端,恳请停止工程。在恭亲王、醇亲王等人的力争下,同治皇帝不得不决定发旨停修。

【参考资料:《清朝官员冒充皇帝诈骗为何能引发晚清官场地震》《慈禧全传》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