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箏演奏藝術家常靜說,尺八演奏家三橋貴風和日本箏演奏家外山香夫婦在北京正乙祠演出時,她曾去後臺與他們交流,相談甚歡。6月6日晚,當中國的琵琶、二胡、笙與日本的尺八餘音繞樑於日本國立劇場•小劇場時,“北京之夜”文藝演出徹底迷倒了全場觀衆。

6月6日晚,當中國的琵琶、二胡、笙與日本的尺八餘音繞樑於日本國立劇場•小劇場時,“北京之夜”文藝演出徹底迷倒了全場觀衆。

“北京之夜”文藝演出迷倒日本觀衆 古箏與尺八,一場完美的對話

日本國立劇場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是一座有半個多世紀曆史的老劇場,現場中日兩國藝術家的聯袂演出,續寫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感動了所有觀衆。演出結束後,日本中國友好協會理事慄山真之深情地說,今年是東京和北京結成友好城市40週年,日中文化交流已奠定了好的基礎,以後將更向前推進一步。

“北京之夜”文藝演出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駐日本國大使館主辦,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承辦。

音樂邀約“請到長城來滑雪”

北京將於2022年舉辦冬季奧運會,東京將於2020年舉辦夏季奧運會,爲北京、東京送上美好祝福,中國藝術家通過音樂形式進行了深情表達。

演出一開始,民樂合奏《頌北京》以濃郁的北京風情感染了全場觀衆,由北京民族樂團帶來的《頌北京》由《北京的橋》《故鄉是北京》兩首樂曲改編而來,京胡、三絃這些獨具北京特色的樂器,將京腔京韻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當這支樂隊奏出《請到長城來滑雪》的歡快樂音時,全場的歡樂氣氛達到了高潮。觀衆松子女士說,這代表了北京這座城對冰雪運動的熱情,這份特殊的音樂邀請函熱情洋溢,歡快活潑,非常有感召力。

指揮家王甫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演出意在用音樂來述說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飛速發展,從觀衆的反饋來看,演出目的達到了。

“崑腔巍然曲宗,牡丹豔冠羣芳,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北方崑曲劇院上演的《牡丹亭·遊園驚夢》來到日本觀衆面前時,後者讀懂了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而日本畫家山本知之被崑曲藝術徹底征服,她連連說:“太令人感動了!”在這場演出前,魏春榮、邵崢等崑曲名家還走進日本四所大學,讓崑曲走到日本年輕人中間。全日本中國文化振興會理事長程波組織了此次活動,他說,“隨着劇情進展,看到很多觀衆眼淚流得嘩嘩的。”

“我是用一顆中國心在演奏”

演出中,當中國古箏和日本尺八珠聯璧合地奏出《春江花月夜》的美妙樂音之時,全場頓時一片靜謐,優美的意境將觀衆帶入到世外桃源之中。

中國古箏演奏藝術家常靜說,尺八演奏家三橋貴風和日本箏演奏家外山香夫婦在北京正乙祠演出時,她曾去後臺與他們交流,相談甚歡。今年春節,常靜到日本旅遊,還特意去拜訪了這兩位藝術家,雙方有一個共同心願:“如果有機緣合作就好了。”機會果真降臨了,當常靜接到“北京之夜”演出任務時,推薦了兩位日本藝術家,最終她和外山香合作演出《櫻花》,與三橋貴風合演《春江花月夜》。

在此之前,常靜邀約國內尺八演奏家錄製好《春江花月夜》視頻,發給了三橋貴風,後者在家中見縫插針地練習。“北京之夜”演出前三天,中日兩國藝術家排練了兩天。“這個音如何表現,那個音如何呼吸,日本藝術家探討得很投入。”常靜說。

“我是懷着一顆中國心在演奏。”三橋貴風說,他與中國、北京淵源深厚,早在1983年就來到中國,1992年他曾與中國交響樂團合作,演奏過葉小綱的《釋迦之沉默》。這些年他更是頻繁來往於中日之間,他說,在中國,他有很多學尺八的學生。

“古箏和尺八兩種樂器相融很和諧,是一種嶄新的融合方式。”常靜說,爲了此次別處心裁的演出,她特別邀約國內年輕服裝設計師蘭玉設計了演出服,但演出開始前,常靜決定將袖口的長穗剪掉。她說,擔心長穗會纏進琴絃,爲了保證演出萬無一失,只能忍痛割愛。

將中國民樂“闡釋”到極致

在“北京之夜”文藝演出中,中國藝術家大膽探索,力圖將中國傳統民樂“闡釋”到極致,贏得了觀衆的熱烈回應。

《龍船》將龍舟下河、百舸爭流的端午景象進行了完美演繹。琵琶演奏家章紅豔說,這支曲子原本是獨奏曲,後來改成琵琶三重奏,此次她與打擊樂演奏家魏然合作,將琵琶和大鼓進行了創新性的融合。章紅豔說,“選擇《龍船》是因爲演出當晚恰逢端午前夕,琵琶模仿鑼鼓的特點,再加進大鼓,強化了歡慶效果。”章紅豔與二胡演奏家陳軍合作的《歡慶》,則將《小河淌水》和《送我一支玫瑰花》巧妙結合在一起,二胡和琵琶時而舒緩,時而高昂的對話,將觀衆的心絃緊緊牽引。

二胡演奏藝術家陳軍與樂隊合作的《新賽馬》也是創新之作。《賽馬》是中國經典二胡曲,而經過陳軍改編後,《新賽馬》將後半部分難度係數加以提升,在陳軍看來,“一個新字,代表藝術的創新,也預示着新時代的開始。”他希望通過歡快、熱烈的曲調,展示中國人民的熱情。

一曲笙與樂隊合作的《遠山》,將觀衆帶入空靈悠揚的仙境之中,這個作品原版是鋼琴和笙。笙演奏藝術家鄭楊說,此次演出特意安排了笙與室內樂隊的合作,經過指揮家王甫建重新編配,再經過樂隊排練,最終呈現了這個作品。“琵琶、阮、二胡、柳琴、將《遠山》進行了更豐富的表現。”鄭楊說。

而在章紅豔看來,所有的這些舞臺呈現都代表了中國民樂藝術家的勇敢追求和探索,“中國樂曲一定要說中國話,要盡其所能、淋漓盡致地說中國話。”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路豔霞

攝影:戴冰 監製:周南焱

編輯:徐顥哲、洪園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