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编剧: 托德·考马尔尼基 / 切斯利·舒伦伯格 / 杰弗里·札斯洛主演: 汤姆·汉克斯 / 艾伦·艾克哈特 / 劳拉·琳妮 / 杰瑞·费拉拉 等

英雄机长的故事。

奥斯卡“遗珠”。

非常有深度。

就在昨天,川航3U8633的机组全体工作人员成为了所有人心里的英雄。

在高空飞行中挡风玻璃脱落、驾驶舱失压、气温骤降到零下40度、仪器大多数失灵...

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之下,机长刘传健仅凭借手动操作,完成了紧急备降,拯救了飞机上所有人的生命。

条姐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再伟大的电影,在活生生的人民英雄面前似乎都要黯然失色——

但条姐还是想到了这样一部电影。电影中的故事设定,和这次的事件可以说是高度的相似。

就连我们的英雄刘机长本人,也被大家送上了电影中主人公的名字——

中国的“萨利机长”。

这部影片曾入围第89届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奖”的提名,改编自同样震撼过全美的真实事件。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起飞2分钟就遭遇了鸟群撞击引擎,导致引擎熄火,整个机舱的人危在旦夕——

这时,是萨利机长挺身而出,凭借自己出色的驾驶技术进行紧急迫降,挽救了飞机上所有的人,成为了被全国崇拜的大英雄。

就在我们都理所应当地认为英雄就该走向神坛的时候,影片又给了我们巨大的反转——

刚刚走下飞机的萨利机长又要走上听证席,接受媒体和调查委员会的质询!

同样是英雄机长,凭什么萨利就要受到这样的质疑?

难道是降落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出了问题吗?

可是从燃油检测、再到发动预备点火器,甚至于到了降落最后关头的手动操作,这过程中的种种,都是无懈可击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要让国民英雄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对待”呢?

原来,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降落的地点——哈德逊河广阔的河面上。

要知道,降落在水面上的飞机无处受力,很可能会快速下沉,并且水面情况的复杂多变也会加大搜救的难度。

所以,在空乘人员的眼中,水面迫降和送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就连萨利机长的妻子都不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层层制约的体系,工会、航空公司、保险公司、联邦政府...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

这意味着,如果萨利机长在有其他的生还选择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水面迫降,那他就不是英雄,而会因为判断失误而被人误解成“沽名钓誉”;

等待他的,也不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没有任何补贴和保障的“立即退休”。

最不利的是,目前调查委员会的报告结果,也清清楚楚地证实了这一点——萨利机长确实有能力飞回到最近的飞机场。

在如此确凿的证据面前,萨利机长慌了神,他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选择到底是不是对的。

在这个时候我们也看到,其实摘下了英雄的光环,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啊。

他有着和许多人一样的“中年危机”——

能让他坚持飞行了40年的初心,也只不过是起源于少年时代的“蓝天梦”。

萨利甚至开始怀疑,是否这样的焦虑和执念被他带上了飞机,干扰到了自己的的判断——

就在他即将陷入绝望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突然峰回路转。

萨利突然意识到,时间,是整个事件的核心。

调查委员会所设置的模拟实验,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回到机场,并且经过了大量的训练,才达到了目的。

他们漏算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飞行员们在事故面前的紧张、纠结、判断、选择,并承担责任。

但这不才正是英雄的伟大之处吗?

经过委员会的讨论,终于决定把反应时间设为35秒。

就是这35秒,足以改变整个的结果——

最终,英雄能够得以正名,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的结局。

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刘传健机长之所以能被称为“中国的萨利机长”,条姐相信,绝不止只是因为二者相似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的普通人,但在事故面前,不约而同地选择肩负起了整架飞机上所有人的性命,毫无私心。

就在事故来临的这短短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他们的人格迸发出了巨大的光辉。

这是最令我们感动的地方——

就像片中的萨利机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的那句话。

我不觉得我是个英雄,和别人一样,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

谁说现实生活中没有超级英雄,他们不就是吗?

◎责任编辑:废话队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