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學測試通不過即裁員?不差錢的便利蜂怎麼了

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對總部基層員工進行數學和邏輯能力測試,網傳考試不通過就被裁員,便利蜂經歷了什麼。

《財經》記者 吳瓊 | 文 

便利店品牌便利蜂近日要求員工參加數學考試,網傳不及格的人會被裁員。互聯網企業近來裁員消息不斷,但便利蜂剛剛獲得一大筆融資,現金儲備豐厚。因此,有關“便利蜂靠數學考試裁員”的消息還是很快引起了關注。

便利蜂相關負責人向《財經》記者確認該公司確實將對員工進行數學測試,但對於“不合格者將被裁員”的消息未給予明確答覆。

便利蜂由前去哪兒網CEO莊辰超創立於2016年12月,以開設24小時便利店爲主,核心創始團隊來自711、鄰家便利店和去哪兒網等,總部位於北京,目前已在4個城市開設了近600家店鋪,被認爲是便利店行業的一匹黑馬。

近日,便利蜂屢屢傳出裁員的消息。此前,有認證爲便利蜂員工的用戶在職場社交平臺脈脈上發帖,稱便利蜂正在裁員,“第一批是應屆生,第二批是社招末尾淘汰,第三波是社招答辯,第四波是文化考覈,這些都不給賠償,要賠償就說讓你背調(背景調查)過不去,而且仲裁他們也不怕”。對此,便利蜂方面回應稱,“是正常年末績效考覈,有些員工績效沒達標。”

關於本次裁員事件,《財經》記者瞭解到,便利蜂人力資源部在1月27日晚發出一封內部郵件。郵件顯示,“對於總部辦公室3級及以下員工,我們將會在入職、轉正、以及每一次績效考覈的同時,對相關崗位員工進行數學及邏輯能力測試”,證實便利蜂確實對總部基層員工進行了數學及邏輯能力的測試。

郵件中還提到,對於未能通過測試的員工,團隊負責人會進行輔導及補測,保證每一位在職的員工,必須都能夠達到所在崗位勝任力的要求方可在該崗位工作。但是,《財經》記者詢問便利蜂負責人如果員工補測不通過是否會被裁員,對方未予回應。據瞭解,該測試的題目難度爲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標準,其中,對數學的要求等同於高中代數部分要求。

新零售行業專家鮑躍忠認爲,便利蜂這個舉動可以認爲是變相裁員。

1月28日,莊辰超在內部郵件中對要求員工考數學一事進行回應,他表示“體面的生活是要靠奮鬥,不是靠混,更不是靠躺地打滾。”

不差錢的便利蜂爲何裁員

便利蜂自創立以來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採用“不計成本擴張開店”的模式,迅速成長爲知名的便利店品牌,但高層鮮少接受媒體採訪,在業內有着“低調不差錢”的形象。

便利蜂首期儲備資金10億美元,資金來源是莊辰超的斑馬資本。莊辰超在上述內部郵件中提到“公司目前的資金儲備達到了數十億元”,是公司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據天眼查上披露的信息,2018年10月15日,便利蜂獲得了騰訊和高瓴資本總計2.56億美元的戰略融資,估值達到16億美元。雖然便利蜂從未正面確認過騰訊和高瓴資本這筆投資的存在,但一位便利店領域的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便利蜂上一輪融資得到的資金“夠燒一陣子的,確實是非常不差錢”。

在不差錢的情況下,便利蜂爲何要進行裁員呢?

莊辰超表示:“在公司資金最充裕的時候進行最嚴苛的人員優化及組織能力提升是我一貫的管理風格。”他認爲,每個總部員工的數學邏輯能力對於便利店業務尤其重要。便利店業務每一天都需要大量的基於數學邏輯評估的小決策。數學邏輯好,績效不一定超越預期,數學邏輯不好,績效很難達成預期。

便利蜂人力資源部也在郵件中表示,便利店運行系統已經進入全局數據化階段,基層員工的數學和邏輯分析能力是我們在當下環境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備能力。

上述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便利蜂此次裁員或與資本的介入有關。一般情況下,資本介入後會希望企業提高運營效率,方式之一就是節省一些不必要的人員開支。

零售業資深觀察人士、“靈獸”創始人陳嶽峯認爲,此次測試的對象表明,裁員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辦公室人員過於冗餘。他告訴《財經》記者,企業有權根據發展和經營需要選擇擴招或裁員,但在便利蜂的具體案例上,還要看測試是否有利於員工提升業務水平,有利於企業績效考覈和效率的提高。對企業而言,裁員的成本並不低,“只要不違反勞動法,應該是正常現象。”

但從目前便利蜂員工在網絡上的反饋來看,便利蜂對此次考覈的處理並未讓員工滿意。鮑躍忠說,便利蜂的一些員工對進行數學及邏輯測試的做法很不理解,這是屬於人員管理的失敗。

便利蜂模式是否存在隱憂

雖然不差錢,但便利蜂此次裁員傳遞出的信息依舊值得關注。

便利店是一門需要長期投入的生意,回報週期比較長。便利蜂採取的一直是重資產的直營模式,至今未開放加盟。

陳嶽峯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直營對門店的管控相對簡單,在創業初期,供應鏈管理等能力沒能跟上的時候,直營是較爲合理的模式,但是它對資金的要求較高,直營對便利蜂而言,既是優勢,也是問題所在。

2018年倒閉的鄰家便利店,採用的就是直營爲主的模式,由於背後的出資方涉及P2P爆雷,資金出現問題,便迅速全面關門。

此外,便利蜂曾經大量投放共享單車和無人貨架,包括便利店在內的這三個領域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人員配備。如今便利蜂的共享單車和無人貨架都已悄無聲息。鮑躍忠認爲,總體來看,便利蜂的模式有很大的壓力,成功與否還需要觀察。

莊辰超2017年接受鈦媒體專訪時曾表示,便利蜂的資金都來自斑馬資本,不需要外部融資。但若騰訊和高瓴資本注資的信息屬實,莊辰超的態度顯然已經發生了轉變。

上述人力資源部的內部郵件顯示,2019年,便利蜂還將以兩倍於之前的開店速度繼續前進,目標是完成新開業店鋪數量超過1000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