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律師

「快評」上半年侵犯律師人身權案件44起,薄弱環節如何彌補?

新聞:8月31日的全國律協新聞發佈會披露,從2018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律師人身權受到侵犯的勢頭還沒有得到遏制,惡性案件時有發生。律師受到侮辱、誹謗、威脅、報復、人身傷害的案件共44起;律師被非法關押、扣留、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限制人身自由的案件20起,這兩類涉及律師人身權的案件共64起,佔2018年上半年維權案件近20%。

點評:在司法程序中,律師這一環是最薄弱的。弱就弱在,其受到公權力保護的力度偏弱,職業的特殊性又會招致誤解和偏見,被慢待的幾率較高。但建設法治國家,恰恰是短板決定着高度。律師能否正常執業,決定着法治是否健全、是否高效,和法治的水平。

2016年,中辦、國辦即印發《關於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強調“切實維護律師執業權利和人身權利,必要時對律師採取保護措施”。這是黨和政府的事,更是公檢法司的事,也是訴訟參與方和社會各界的事。對損害律師執業和人身權利的行爲,必須加大打擊力度。

入學流鼻血

「快評」上半年侵犯律師人身權案件44起,薄弱環節如何彌補?

新聞:《華商報》4日消息,西安的一所小學剛裝修完即投入使用。9月1日放學後,多名學生出現不良反應,頭暈、眼睛紅腫、咳嗽,其中3名孩子出現流鼻血癥狀,兩名孩子有過敏症狀。3日,有多達33名學生請假不能上學。

點評:小學因裝修或新建操場污染物超標,導致衆多學生頭疼流鼻血的事例,屢屢發生。因爲孩子們年紀小更容易受到侵害,成年人特別是有監護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拿出100%的愛心、耐心,去精心加以照顧。新裝修房間,誰家都不會立即使用,這是常識。如果不得不用,教師完全可以事先考察評估一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故,主要就是不負責任。

想起開學日的另一起事故:有所幼兒園表演起了鋼管舞,引起家長反感。不管你有多好的理由,用錯了地方、對象,好東西也可能帶來壞效果。兩起事故,用點心,其實都可避免。

點名無人應

「快評」上半年侵犯律師人身權案件44起,薄弱環節如何彌補?

新聞:《錢江晚報》4日消息,開學首日,老師們崩潰了:新生點名,無人回應!原因有多種:有的名字很搞笑,如“江湖家禾”“李鎖鐺然”,老師沒念完就笑岔氣了;有些名字特別難念,如三個土的“垚”、四個火的“燚”;也有些看上去不難,但很容易讀錯的,如“希璿”,這個“璿”字不讀“rui”,而是讀“xuan”(音同“璇”)。又如“墨汧”,“汧”字不讀“kai”也不讀“yan”,而是讀“qian”(音同千)。

點評:因爲人口衆多容易重名,人們想了很多招兒。此前,有人使用“趙C”作名字遭致批評,因其不表意、沒特點,失去了名字的辨識作用。還屢屢有人因爲起名問題告上法庭。

使用一些含義很好而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漢字作名字,沒大的毛病。不會念,儘可以去查查字典。但刻意使用多數人都不認識的漢字,似乎也不必要:名字是給人叫的,大家都叫不上來,引起交流障礙,就適得其反了。

青檢公共關係中心發佈

來源丨正義網

聯繫郵箱丨[email protected]

「快評」上半年侵犯律師人身權案件44起,薄弱環節如何彌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