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月收官!這幾隻基金開年收益超30%,祕訣是什麼?)

《紅週刊》特約作者方潤

A股5月行情收官,滬深兩市弱勢震盪,基金淨值也出現調整,但博時基金旗下的四隻主題型產品——博時特許價值混合、博時新興成長混合、博時回報靈活配置等均表現堅挺,其今年以來的業績均超30%,最高則取得了42%的開年回報,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列。

具體來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31日,博時回報靈活配置今年以來淨值增長率達42.02%,在同類基金中高居榜首,自2011年11月成立以來,其累計回報已近98%,年化收益率爲9.42%。該基金以絕對收益爲目標,注重價值與平衡,力爭爲投資者賺取長期的複利回報。

博時特許價值和博時新興成長今年以來收益也分別達到38.54%和34.13%,在可比的414只偏股型基金中均位列前7%。而成立於2015年的博時互聯網主題,今年以來的收益也跑贏同期大盤表現,達到17.26%,在可比基金中位列前二分之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四隻基金均來自博時權益投資主題組,其優秀的業績來自於該團隊對光伏、5G、消費電子、半導體和養殖行業投資機會的精準把握,而這樣的投資能力又與投資團隊紮實的行業研究功底密不可分。

據瞭解,博時權益投資主題組現有三名基金經理,分別是曾鵬、肖瑞瑾、郭曉林。其中,主題組負責人曾鵬自2005年起就先後在上投摩根基金和嘉實基金從事研究、投資工作,迄今已有14年的公募基金投研經驗;肖瑞瑾和郭曉林則都是於2012年碩士畢業後加入博時基金,從研究員做起,後轉爲基金經理。顯然,三位基金經理的多年研究經歷爲其目前亮眼的投資業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行業深度研究、估值體系構建、事件驅動預判,是我們主題組投資的三重基本維度,而三維度投資框架背後依託的理論依據則是‘成長溢價理論’”,曾鵬介紹。

曾鵬表示,“成長溢價理論”是用來解決新興產業投資的估值困境和價值陷阱的理論體系,認爲投資週期背後疊加的是企業的生命週期,其核心是基於對產業的研究,尤其對潛在產業變化的敏感度高度重視,因此需要投資人員更深入到產業的前段,理解和把握產業的發展趨勢。

顯然,這一投資框架的有效性,已經得到了驗證。曾鵬表示,“以光伏行業爲例。我們深入產業研究後發現,行業經過之前的調整開始轉入景氣週期,規模擴張拉動了電池設備的需求,而由多晶硅向單晶硅的產品技術升級中,PERC、異質結電池等轉換效率提升潛力巨大。接下來就是對相關個股的配置價值進行基本面研究。”

作爲博時基金近年開展投研一體化改革的試驗田之一,博時基金股票投資部主題組如今已是碩果累累,而在博時基金內部還有很多如主題組一樣的小組,分別在TMT、新能源、新週期、大消費、高端裝備、大健康、國際投資等投資領域綻放光彩,在博時基金投研一體化平臺上,基金經理、投資經理和研究員在一個共同平臺上做投資研究,基金經理爲研究員提供研究方向,研究員的研究成果通過基金經理直接作用於投資。這樣,基金經理的市場認知優勢與研究員的價值判斷優勢有效結合起來,成爲博時基金權益投資長期穩健的平臺基礎。


(基金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