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傳出,中化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中化國際與博郡汽車、駿盛電池(博郡汽車的全資子公司)在上海簽署投資合作意向協議。據瞭解,此番合作雙方將在三元鋰電池產品的研發和應用、新能源汽車、智慧出行、充電服務等領域展開進一步投資合作。

  衆所周知,汽車屬於重工業產業,加上新能源領域重研發的特點,對造車企業的資金鍊有着很大的考驗。所以融資這道坎便成爲了新造車勢力必須要跨過“生死線”。在前兩年風口正盛的時候,出一個新能源造車企業,就有幾十億的資金砸下來,政府基金、投資公司、互聯網巨頭……整個資本圈都爲之瘋狂。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PPT造車、量產交付難等一系列現實問題,讓先入局的和在觀望的都認識到造車這件事是多麼的不容易,緊接着行業資本冷卻,不少造車新勢力陷入了錢荒。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化卻果斷下注博郡汽車,加入戰局。

  那麼博郡汽車是怎麼被中化集團看中的呢?

  促進優勢互補 實現互利共贏

  由於近兩年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新能源造車行業開始野蠻生長。據資料獲悉,我國目前電動汽車製造企業近300家,已開發或者在研的車型近5000種。但大多數廠商爲了節約車本,純電車型都以燃油版車型改造而來,真正去做自主研發平臺的車企卻屈指可數。

  在汽車電動化之下,發動機被電機取代,變速箱不再使用,電驅動平臺的主要技術門檻集中在純電驅動的底盤上。雖然油改電的平臺可以快速造出產品,但卻因空間問題使得電池裝載量受限,進而影響續航里程,而且油改電會使得底盤承重配重比的變化,導致原有燃油車底盤硬點及零部件出現強度和耐久性的風險,這就好比當年的“山寨手機”企業。企業因依賴抄襲,缺乏核心競爭力而無法實現差異化的技術競爭優勢,最終被淘汰。所以只有開發純電驅動平臺,才能造出高性能、安全可靠、可以和傳統燃油車競爭的新能源汽車。很多新造車企業因爲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無法自主研發純電驅動平臺,但這正是博郡汽車的強項,博郡是國內少有的自主研發純電驅動平臺的企業。

  博郡汽車創始人黃希鳴博士,在福特和通用美國總部任職十餘年後,自2007年先後創立了美國先進車輛技術有限公司(AVT)和上海思致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10年來,這兩家公司已向市場交付了多個工程開發項目,成功完成了福特、通用、上汽等國內外衆多一流整車廠商的百餘個車型的底盤平臺開發、操穩性能改進、NVH性能提升、結構設計優化及輕量化項目,並不斷積累技術優勢,形成了雄厚的研發實力。

  而且目前博郡在中、美兩國組建了1000餘人的世界級整車研發團隊,包括多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和數十位經驗豐富的各大技術領域的領軍者,如目前任職博郡汽車副總裁、駿盛電池總裁的張志偉博士,專注鋰電池研發20多年,在擔任美國SKC Powertech副總裁期間幫助公司首次在北美量產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任職博郡汽車研究院動力系統副院長的梁偉博士,則是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擁有60餘項美國發明專利;任職博郡汽車研究院整車性能副院長的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包益民博士,曾任職於福特美國總部負責整車性能,和一汽轎車擔任技術總監,擁有豐富的國內外整車研發經驗。

  正是基於此,博郡汽車在底盤平臺、整車性能、三電技術、輕量化工藝、造型、車身內外飾及智能駕駛系統方案等方面有長期積累和核心優勢,成爲真正可以和國際品牌競爭的民族品牌企業。

  中化集團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領先的化工產品綜合服務商。下設能源、化工、農業、地產和金融五大事業部。對境內外300多家經營機構進行專業化運營,並控股中化國際、中化化肥、中國金茂等多家上市公司,擁有全球員工約五萬人,也是最早入圍《財富》全球500強榜單的中國企業之一,2018年在世界500強排名中位列第98名。

  雖然中化集團實力雄厚,但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裏,誰又能真的能夠高枕無憂呢?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深知灼見,撰寫萬字長文提出“科技至上”發展理念,明確了中化集團要全面轉型爲科學技術驅動的創新平臺公司的目標。

  目前,中化集團化工事業部確立了以農用化學品、汽車用化學品、電子化學品等領域爲核心,“打造全球領先的創新型精細化工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其中鋰電池材料產業爲汽車用化學品戰略佈局的重中之重。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中化集團投資博郡汽車,將會得到博郡汽車動力電池及整車製造技術的大力支持,從而讓其實現戰略轉型,並讓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獲得更大的競爭力。而對於博郡汽車而言,中化集團豐富的產業鏈和強大的資金鍊,無疑是對其最好的支撐。由此看來,正是這種“優勢互補”的作用,起到了達成此次合作重要因素,從而使雙方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超前但不激進,博郡首款產品值得期待

  之前曾有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人士說:“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首款產品的定義事關企業存亡。因爲造車的技術門檻過高,所以新造車企業的首款產品是否成功,對企業成敗至關重要。對於產品技術門檻過高的行業內創業,相對於既有企業的產品來說,初創型企業一定要做一個超前的,但不過分超前的產品。如果做一個和現有車企一樣的產品,初創公司的產品是難以在品牌、供應鏈以及銷售渠道和現有車企產品競爭的,但過分超前就意味着抬高了技術門檻,而技術門檻的提高就意味着抬高了資金門檻和量產的時間門檻,這就是互聯網造車企業動輒造車需要200億的由來,而真正由懂車的業內企業造車,僅需要15億左右。對於電動汽車來講,超前但不過分超前的產品就是要具備這三點,第一:高顏值;第二,高性能,包含高整車新能,高續航里程(NEDC工況500公里以上),和高智能化;第三,低價格,整車補貼前價格在20-30萬元之間。”

  據目前瞭解到的信息來看,博郡代號B31的首款產品,就完全具備這些特點。

  B31是一款中級純電動SUV車型,車型外觀將具有新能源汽車獨有的風格,不到4.7米的車長可實現2.9米的軸距,2019年年底量產,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將達到500公里和600公里(兩個車型版本),加速性能最快可達6秒,並將具備L2以上自動駕駛水準,預計補貼前售價將在18-28萬之間,具有很高的性價比。

  目前,可以預見的是,中化集團可以憑藉博郡汽車在新能源方面的技術,將幫助其進行戰略轉型,從而在動力電池領域獲得更大的競爭力。而博郡汽車得到中化集團產業鏈及資金鍊的支持,解決了自身的資源需求,再加上自身掌握的核心技術,產品應該會有不錯的前景。並且對於目前博郡汽車所曝光的首款產品參數來看,相比同級別也有着不錯的優勢,值得期待。

  作者: 白光耀

  來源: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