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陈诚在回忆录中记载,在淞沪会战发起前,他就向蒋介石建议,把日军的进攻方向由北向南转为由东向西,但到了那个时候,全面抗战已经开始。但由于当时实力上的差距,我军在战略上基本采取被动防御的姿态,而这之后我们也会发现,当时的淞沪会战是中方主动发起的一次大型战役。

“血肉磨坊”的淞沪会战,明知打不过,为何还主动进攻日军?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而此次战役,是全面抗战中的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一场会战。从8月13日到11月12日这整整三个月的激烈战斗中,中国举全国之精锐投入了70万大军,日军也陆续增兵至30万左右。但由于当时实力上的差距,我军在战略上基本采取被动防御的姿态,而这之后我们也会发现,当时的淞沪会战是中方主动发起的一次大型战役。那当时为何要发起这场战役呢?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让日军的进攻方向由北向南转为由东向西,而这一说法的来源是蒋介石的次子及蒋介石的得力干将陈诚。据陈诚在回忆录中记载,在淞沪会战发起前,他就向蒋介石建议,把日军的进攻方向由北向南转为由东向西,但到了那个时候,全面抗战已经开始。因为两国实力悬殊,所以蒋介石希望这一战可以得到西方国家的关注,以便他们可以从中干预。但却始终没有得到西方的关注,所以发动淞沪会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可以引起西方国家的干预。

且在淞沪会战期间,蒋介石在几天内频繁地召见外国使节,而这之前蒋介石也在密切注意和积极处理中、日、俄三国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发动淞沪会战,更多的是为了引起国际上的关注,其次是当时淞沪地区具体的形势所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