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美全知道

2018年上半年,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發佈了一項亞裔大數據,國亞裔總人口已達2140萬,其中華裔最多,超過508萬人。

一直以來,紐約都是最有名的中國人落腳點,就是俗稱New China Town的法拉盛。據《留學雜誌》報道,在這之中,福建移民已經超過廣東移民,成爲紐約最大的華裔移民羣體。

作爲美國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紐約市區人口850萬,華人100多萬,並以福建人居多,而福建人中長樂人又佔絕對多數。這個現狀和一個人也分不開,就是有“蛇頭之母”稱號萍姐分不開。

海邊長大的人,自然有海一般廣闊的視野。在長樂,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出國在外。即便不在海外,也有人跟他說:“來來來,拿點錢給你,你去出國吧。”於是這家出個十萬,那家出個十萬,這人就帶着資本到海外去闖蕩打拼了。

去過紐約的人都知道,紐約有一條“福建街”。紐約是全世界除了中國本土和新加坡這樣的華人社會以外,華人人口最多的城市。大大小小的唐人街有七八個,最早的老唐人街有100多年的開埠歷史,主要是廣東人和香港人打下的江山,在這裏粵語是通用的語言。

大概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以福州和周邊縣市爲主的福建人開始大規模向海外偷渡,很多村、乃至縣,幾乎整個被掏空。比如福清縣,據說100多萬人裏有70萬在國外。

福建民間流傳一句話,“臺灣人怕平潭人,日本人怕福清人,英國人怕連江人,美國人怕長樂人,全世界都怕福建人”。

意思就是平潭人主要移居到臺灣,福清人到日本,連江人到英國,長樂人到美國。

這些長樂人到了紐約以後,選擇了緊挨着老唐人街、原本比較偏僻的一塊地方扎堆住了下來,最終把那裏的東百老匯大道變成了一條福建街。在那裏,福州話纔是通用語言,街上到處是福建餐館。

據衆多閩籍華僑的經驗,在美國唐人街,說福州話真的基本能暢行無阻。早在2011年,就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在美國唐人街某餐館喫飯時,看到門口招聘通知寫着“請女什工一名,(會說)福州話,內洽。”這種“福州話通行職場”的現象,其實早已有之。

對於福州話在唐人街如此流行,不少去過當地的網友表示深有感觸,“話說我去紐約的時候,去唐人街喫飯,有家店叫‘東街口’,我進去用普通話點餐,差點被鄙視。於是一秒鐘變回‘虎糾’人:撈化三碗!”

還有網友表示,“以前在唐人街,能講廣東話的是老大,現在在唐人街你要不會說福州話會被人‘咔溜K’(福州話‘嘲笑、戲弄’)。”

據歷史愛好者網易號“搞哥來讀史”講述,拜前幾十年美國寬鬆的移民政策所賜,這些人到了紐約以後就黑了下來。美國政府默許他們的存在,甚至還在很多方面給他們提供便利和保護。

紐約市的警察明知他們沒有身份,但是法律規定不能隨意要求他們出示護照,否則警察就得喫官司了。在政治正確的語境裏,甚至連“非法移民”這個詞都不能用,要說“無證移民”,undocumented immigrant。

現在這個福建人建立的新社區規模巨大,人口已經超過了老唐人街。全紐約50萬中國移民,有20多萬是福建人。

這些福建人可以說是上一輩中國人典型的一個縮影——在中國經濟還不太發達的那個年代,出身底層的他們爲了生存不擇手段鋌而走險,在異國他鄉用接近塵埃的姿態頑強地紮根下來;

他們喫苦耐勞,在最惡劣的生活環境裏高強度工作,他們賺的錢真的可以稱之爲血汗錢。

很多剛偷渡到美國的福建人生存狀況極其惡劣,他們住的地方是一個黑暗無光的小房間,擺滿了上下鋪的牀位,牀和牀之間僅留下一人寬的過道。

他們省喫儉用,在中餐館打黑工的人因爲喫住都由餐館提供,一年賺的三四萬美金可以一分不少全部攢下來寄給留在國內的家人。

也有人攢了錢,開始自己開餐館、開洗衣房,然後把家人接過來。那些福建農民,就是這樣硬生生地在紐約開創出了自己的地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