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宣佈完成E輪7000萬美元融資,由蘭馨亞洲投資集團領投,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俄投資基金以及經緯中國跟投。從去年12月至今,新氧累計已完成1.6億美元融資,成爲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又一家獨角獸企業。

根據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不完全統計,從去年5月到今年上半年,醫美行業已經湧入超過20億人民幣資金,而近期更有更美、新氧等頻獲高額融資,行業如此熱的原因在哪裏?

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表示,不同於一般的互聯網平臺,互聯網醫療平臺做的不是單純的流量分發,而是爲醫療機構、醫生、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服務,這種能力需要長時間沉澱。

在業內人士看來,或許現在正是爆發開始的時候。事實上,過去幾年,互聯網醫療項目一度被打入“冷宮”,許多投資人更是直言“互聯網醫療項目泡沫過高,受限太多,投資難以退出”。但今年上半年,平安好醫生在香港上市,微醫完成Pre-IPO輪融資,似乎都在宣告,這個行業已然“捲土重來”。

實際上,醫療是投資人長期看好的“風口行業”。就以新氧所在的醫美行業爲例,據其上個月發佈的《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指出,2018年預計有近2000萬中國人消費醫美,中國醫美市場或達2245億,同比增速27.57%。相比韓國,還有6倍增長空間,這意味着未來會有上億人消費醫美。

中銀國際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王立新表示,當醫美行業引入移動互聯網社區功能後,醫美行業的信息變得更加透明,信用評價變得更有效率,消費體驗也隨之得到改善。未來該行業還會應用更多的人工智能技術,讓醫美服務變得更加個性化、智能化、專業化。

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5月到今年上半年,醫美行業共發生16起投融資事件,涉及14家機構和企業,數額也突破了20億元人民幣。

泰合資本創始合夥人郭如意表示,國內一級市場進入新一輪審慎投資的“寒冬期”,資金往各領域的頭部項目聚集,消費和醫療作爲“抗週期”的行業更是如此。醫美作爲消費醫療的典型行業,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因此吸引了資本關注。

此外,醫美O2O平臺正在成爲醫美機構、消費者、醫生聚集地,爲醫美機構提供了一種新的獲客方式。目前,醫美O2O平臺的主要模式爲社區+電商+諮詢,或社區+電商+點評模式,爲機構、醫生以及消費者搭建溝通平臺。醫美O2O用戶呈現出年輕化特點,該羣體往往對整形項目有着基本的瞭解,復購率極高,會自發進行口碑傳播。

有投資人表示,新氧、更美等O2O平臺近一年來繼續獲得融資,醫美O2O平臺頭部聚集效應也在進一步強化,但產品也存在同質化問題,這就要求醫美O2O平臺建立競爭壁壘,在保持用戶粘性的同時,掌握更多更優質機構醫生的平臺,競爭力更強。

爭奪優質醫療資源成關鍵

但醫美的崛起並非一日促成,正如其所在的互聯網醫療行業一樣,沉寂了一段時間。業內人士指出,此前百度的魏則西事件給互聯網醫療平臺帶來許多不良影響,但客觀上也讓互聯網醫療平臺對自身要求更加嚴謹,加大對平臺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的審覈管理。

在其看來,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特殊性在於必須引入專業的醫療機構、醫生,這對平臺在醫療方面的專業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對於大部分互聯網出身的創始人來說,這種醫療專業度就意味着要帶領整個團隊去學習一個全新的領域,甚至要達到專家水平,需要很長時間。

在整體線上紅利日趨枯竭的趨勢之下,醫美O2O平臺在用戶端的流量增長勢頭也已開始放緩,商戶端的深入拓展成爲醫美O2O平臺下一個主要爭奪資源,對於頭部平臺而言更甚。隨着競爭壓力加大,醫美O2O平臺也在持續進行模式創新,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包括嵌入直播,引入行業KOL,主打網紅經濟,從而持續提高用戶粘性。醫美O2O平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醫美行業信息不對等的問題,提高產業透明度,但以目前的醫美O2O平臺市場滲透率,尚不能徹底解決此類問題。對於醫美機構而言,醫美O2O平臺等新興的導流渠道也在考驗醫美機構的線上運營能力。

有投資人指出,醫美中下游產業鏈中,用戶體驗是行業核心競爭力。對於下游的在線醫美平臺而言,核心競爭力則是優質的差異化特色服務以及對用戶友好的流暢體驗。線上流量越來越貴,在線醫美平臺的獲客成本也會增加,平臺競爭環境中,擁有頭部機構、醫生以及網紅資源的在線平臺,競爭優勢更加明顯。就目前而言,在線醫美平臺尚在市場滲透期,自身造血能力尚未成熟,依然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

而對於中游的醫療機構而言,該投資人表示,所謂的用戶體驗,實際上是醫生優質的技術服務,達到理想的醫美效果。隨着行業日趨規範和監管力度的加強,無論是醫美連鎖機構還是單體店,對於優質醫生資源的爭奪也將更加激烈。

(編輯:齊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