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百年老死不相往來 兩村一酒泯“世仇”)

喝下這碗和頭酒,纏繞兩個村子二百餘年的“世仇”,隨酒入腹,從此化爲烏有。

5月11日上午,廣東揭陽普寧市北山村,從村口至祠堂,彩旗沿路豎立,綿延數里。一羣“特殊”的客人自6公里外的果隴村而來,送來一塊鐫刻“睦鄰友善”字樣的牌匾,祭拜天地、祖先後,大家坐在一處,共飲和頭酒,忘卻幾代仇。

兩村莊200餘年不相往來 如今村民飲和頭酒泯世仇果隴村村民送來“睦鄰友善”牌匾

通過這場“和解”儀式,果隴村村民才得以第一次正式、和平地踏足北山村村境。

此前二百餘年來,因爲歷史恩怨,祖輩曾立下規矩,兩村人世代互不往來。時代更迭,隨着改革開放的進程,儘管“世仇”漸淡,兩村村民彼此也會有工作、生意上的往來,但“祖訓”仍在。偶有兩村的青年男女在外相識、相戀,但一想到“祖訓”,也只得將愛情轉入地下。

直到今年5月,在多方努力之下,北山、果隴兩村終於邁出了“跨時代的一步”,摒棄世代仇怨,恢復正常往來。至此,兩村無“戰事”,心中有友鄰。

說不清的“二百年世仇”

北山、果隴均是普寧市的單姓大村。北山村人口超1.6萬,多爲許姓;果隴村人口超2.4萬,多爲莊姓。

舊時,潮汕地區民風強悍,北山、果隴更是其中“出了名的強”。在普寧,曾經流傳着“一強洪陽方,二強果隴莊,三強北山許”的說法,即指普寧地區昔日最爲“厲害”的三個村莊。

這三個村莊中,北山、果隴二百餘年來始終不和。至於兩村如何結下仇怨,沒有明文記載,也沒有口口相傳的歷史,時至今日,更無人能明確說出其中緣由。但上至白髮翁媼,下至黃毛稚子,都知祖上留有遺訓,兩村之間“老死不相往來”,通婚更是大忌。

許祥照活到82歲,如今是北山村祖祠理事會的會長,他也從未聽當年的老人說清兩村結仇的歷史,“因爲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只有推測,說是果隴村立村時間較早,人口較多,村裏也一直多有富人和當官的人,比較強勢。而北山建村時間比較晚,人少,相對弱勢,在水利、田地方面兩村難免交惡,祖輩就由此立下了互不嫁娶的規矩。”

果隴村曾經的“強”,果隴村人並不避談。72歲的莊禮乾,現任果隴村鄉賢諮詢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儘管同樣不清楚結仇具體原因,他也說:“我們自古以來比較強勢,當年可能因爲水利或土地糾紛欺負過他們。”

在莊禮乾看來,果隴村村民未想過與北山村“斷交”,“我們是欺負他們的,一般來說,只有被欺負的人,纔會回去發誓說不再來往。”

據《普寧市果隴村志(1279—2014)》,1855年,北山村村民許亞梅發動農民起義,清政府強迫(果隴)鄉里出錢出人幫助圍剿起義軍。北山村人世代認爲,當許亞梅起義失敗後,果隴村人曾來到北山村哄搶財物。

日漸鬆動的“祖訓”

傳統宗族文化在當地保存完好。北山、果隴兩村,村中有宗祠、家廟,逢年過節,村民入宗廟祈禱、祭祖;村民看重族中輩分、排序,敬老尊賢,族中有威望的老人組成“福利會”,在村中大小事務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多名村民表示,近幾十年,兩村已無具體的恩怨或利益衝突,村民私下間的交往也日趨頻繁,“祖訓”隨着時代的更迭而鬆動。儘管如此,無論何種層面的交往,均不會“擺到檯面上”,在表面上,兩村始終維持着“互不往來”的局面。

北山村鄉賢諮詢委員會會長許木鎮說,尤其在改革開放以來,兩村村民私下的工作、生意上的來往已非常頻繁,不少人甚至結爲至交好友。也有村民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儘管不再刻意迴避交往,但考慮到祖訓,部分人之間的交往“沒法真正交心,彼此之間會有防備心”。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兩個相鄰村莊之間的正常交往,已難爲祖訓所阻。“世仇”糾纏二百餘年後,橫亙在兩村之間的鴻溝,更多是觀念上的鴻溝。

觀念上的鴻溝最極致的呈現形態是,多年來,極少有村民敢公然違背“互不嫁娶”的祖訓。

兩村多名村民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曾有兩村在外務工的青年男女相戀,終因族中長輩強烈反對,未能成婚;也有一些私下結合的案例,但都惹來村裏無盡的閒話,若婚姻不幸或家中出現變故,就會有人將之與“違背祖訓”聯繫起來。

村裏一些鄉賢耳聞目睹這些“棒打鴛鴦”的恨事,漸漸起了打破祖訓的念頭。

許木鎮是北山村的“能人”,在本村村民中頗有威望。早在6年前,他就萌生了要促成北山、果隴兩村化解矛盾、修復友誼的心思,但礙於村中族老長輩的反對聲音,以及“時機不成熟”,這份心思一直被擱置着。

“和頭酒”

今年1月,許木鎮從普寧市房地產管理局局長任上退休,回鄉擔任北山村鄉賢諮詢委員會會長,重提兩村和解之事。

許木鎮先向福利會的老人們說出他的想法,沒想到這些老人都很認同,“這是好事”。隨後,他向莊禮乾表達想法,很快,兩村村委會都獲知了此事,在村委會和鄉賢的努力下,雙方達成了“兩村和解”的一致態度。

在大多數村民心裏,其實早無“仇恨”的概念,但也有不少村民、尤其是一些謹守祖訓的老人,始終心存芥蒂。爲說服他們,兩村鄉賢頗費了一番口舌。“祖上的仇恨,後代不該背這個包袱了”,許木鎮如此開解村民們。

3月14日,按照約定,兩村村委幹部、村中老人、鄉賢代表,聚在飯桌上協議。最終,以村委會的名義,起草了《締結友好村協議書》。曾任普寧電臺臺長的鄉賢許錦文起草了協議,強調“接受黨政的正確領導”、“摒棄陋習”。

兩村和解,在當地是件大事。此前,村裏也向上級街道辦彙報。果隴村所在的燎原街道辦黨委書記馬漢強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街道辦獲知後,表示大力支持,並指示“村支部要做好工作,積極引導”,但兩村具體的商議內容,上級部門沒有過多參與。

根據雙方事先溝通,5月6日,北山村村委、村民數十名代表代表前往果隴村,贈送“睦鄰友善”的和解牌匾;5月11日,果隴村回禮。

紅星新聞記者現場見證了5月11日果隴村前往北山村回禮的場面。

兩村莊200餘年不相往來 如今村民飲和頭酒泯世仇當日熱鬧場面

當日上午,30餘名果隴村人到達北山村村口,四名果隴村未婚男青年抬着牌匾,走在隊伍最前面。北山村則安排村幹部、村中族老、鄉賢在村口迎接,村民們也都走出家門,夾道歡迎。逢盛事,自也少不了潮汕熱鬧的民俗“英歌舞”,北山村的少年英歌隊披紅掛綵、敲鑼打鼓,領着衆人往祠堂而去。

敬天地,拜祖先,諸禮皆畢。北山村擺上“和頭酒”,招呼果隴村的代表們,相隔6公里的兩村終於冰釋前嫌,正式結束了長達200餘年互不往來、互不嫁娶的歷史。

兩村莊200餘年不相往來 如今村民飲和頭酒泯世仇當日和解場面

“新時代村莊和睦典範”

劉義強認爲,這種方式,調動了村莊內在組織力量,“形成了新時代村莊和睦的典範”。

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2017年,揭陽市發動了一場村民自治探索。當年5月,原潮州市委書記李水華調任揭陽市委書記,李水華在潮州任內,就已倡導在域內農村全部建立“鄉賢諮詢委員會”,作爲村民自治的探索和補充。他到揭陽後,複製了這一經驗。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普寧568個村已全面建立鄉賢制度,選出會長568名,會員超過7000人。

許木鎮、莊禮乾即在這一時期分別成爲了北山村鄉賢諮詢委員會會長和果隴村鄉賢諮詢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喝完和頭酒,北山村村民許文傑相當興奮,他把兩村和解之事,稱爲“跨時代的一步”。

爲了這事,許文傑還特地寫了一首藏頭詩,“許願誓把前嫌棄,莊嚴稟告天地知,和睦兩村民意合,好你好我永完年”,寓意“許莊和好”。

黃哲程 本文來源:紅星新聞 責任編輯:黃哲程_B930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