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交趾刺史部,西汉政区。东汉初改为交州刺史部,所以习惯上通称交州刺史部,约为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大部。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所置全国十三刺史部之一。初为监察区性质,后权超郡上,成为地方行政区域。治所在苍梧郡广信县(今梧州)。东汉建安八年(203年)改为交州,十五年移治所于番禺(今广东广州),再迁至龙编(今越南河内)。辖苍梧、南海、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7郡56县,相当今两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历任刺史凡19人。

本期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东汉在越南设立的3大郡,看看你听说过几个?

3 日南郡

日南郡,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地域在今越南中部地区,治西卷县(今越南广治省东河市)。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郡,辖地包括越南横山以南到平定省以北这一带地区,现今的顺化、岘港等地都在日南郡的范围内。东汉后期,日南郡南部兴起了林邑国(占婆国),不断对郡境侵犯蚕食,南齐以后撤废。

日南郡是中国古代上一个郡的名字,其范围在如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中部地区,辖境位于越南横山以南,即从广平省到平定省之间的沿海狭长地带。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灭南越国,在百越地区设置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共9个郡,隶属交趾刺史部。日南郡位于最南面,其名字的得来是因为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深居热带地区,大约在北纬16度附近,一年中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太阳从北面照射,因而日影在南面,故称“日南”。《汉书·地理志注》师古注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郦道元《水经注》则解释道:“区粟(日南被林邑占领后的名字)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

2 九真郡

九真郡,中国古代行政区,位于今越南中部,后北移越南北部。九真郡地秦时属于象郡,汉武帝于元鼎六年置此郡,治胥浦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西北十余里)。属交州。西汉时三万五千余户,人口十六万六千余人。下辖七县:胥浦县、居风县、都庞县、余发县、咸驩县、无切县、无编县。新朝时九真郡改称之为九真亭,东汉时复名九真郡,有四万六千户,人口二十万九千余人。

东吴时由九真郡分出九德郡。九真郡仍治胥浦县,辖胥浦、移风(居风改)、都庞、常乐(在今越南)、建初(在今越南)、扶乐6县。南朝宋、齐时,九真郡治移风县,辖十二县:移风县、胥浦县、松原县、高安县、建初县、常乐县、军安县、武宁县、都庞县、宁夷县、津梧县。南朝梁时,九真郡治设于爱州。及至唐朝,仍有此郡。后唐长兴二年,交趾土将杨廷艺起兵驱逐南汉在交州的势力,九真尽为其土,中国史书方无复载之。

1 交趾郡

交趾郡,一作交阯郡,中国西汉至唐朝的郡的名称,位于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之后交趾从中国独立,但中国、日本仍以“交趾”、“交阯”称该地的诸政权。北宋皇帝亦封统治越南北部的丁朝、李朝皇帝为“交趾郡王”。交趾见礼王制,颛顼纪作址,杜佑曰,南方夷人,其足大趾开广,并足而立,其趾则交,故名。

公元前112年冬季,西汉灭南越国,于南越国故地设置了十个郡,其中的交趾郡下辖羸娄县、安定县、苟屚县、麊泠县、曲昜县、北带县、稽徐县、西于县、龙编县、朱觏县等十县,治羸娄。属交趾刺史部。东汉治龙编。东汉末期至东吴初期,交州太守士燮形成独立的割据政权,士燮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所辖郡内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到时,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归降孙氏,迁为卫将军,封龙编侯。南朝时,行政区划改变,至隋朝灭南朝陈后,重新设置交趾郡,下辖九县,郡治设于交阯县。唐代时,废交趾郡,其故地归属于交州总管府,交阯县则为交州州治。宋俱废,故治在越南东京(今河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