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研究论文题目为《使用基因捕获技术重建藓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刘阳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Bernard Goffinet(博纳德 · 格非尼)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深圳市仙湖植物园6月7日公布,研究人员使用基因捕获技术重建藓类植物的“生命之树”取得的重要进展。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现存1.3万余种藓类植物有无亲缘关系,植物族谱是什么?深圳市仙湖植物园6月7日公布,研究人员使用基因捕获技术重建藓类植物的“生命之树”取得的重要进展。该研究结果为藓类植物建立了可靠的目级系统框架,解决了以往一些疑难类群的系统关系,并在藓类植物中成立了一个新目——孔雀藓目。

用基因捕获技术重建藓类“生命之树”,深圳科学家取得重要进展用基因捕获技术重建藓类“生命之树”,深圳科学家取得重要进展
仙湖植物园内的藓类植物。南都记者 顾威 摄

这项研究项目由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刘阳研究员课题组牵头,联合包括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杜克大学、芝加哥植物园 , 英国爱丁堡植物园 , 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多家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开展,旨在对藓类植物系统关系开展重建工作。项目目前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在4月份以长文的形式发表于《自然 - 通讯》杂志。

该研究论文题目为《使用基因捕获技术重建藓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刘阳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Bernard Goffinet(博纳德 · 格非尼)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生命之树 " 的概念由达尔文在 1895 年提出,他认为地球上存在的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把这些关系绘制出来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具有主干和分支的 " 树 "。藓类植物起源于距今约 4 亿年前的泥盆纪,现存1.3万多种。由于藓类形态特征简单且缺少化石记录,使得对这一类群系统关系的研究一直存在困难。

刘阳介绍,这项研究从2013年开始,在研究中,课题组使用了基因捕获测序的技术手段,对基因组特定的基因进行测序。这也是学术界第一次使用基因捕获技术获得植物大类群的三套基因组。该技术克服了捕获实验一次只能测序单一物种的限制,目前可以一次同时测序96个样本。

研究结果为藓类植物建立了可靠的目级系统框架,解决了以往一些疑难类群,如黑真藓类、皱蒴藓目的系统关系,并在藓类植物中成立了一个新目——孔雀藓目。该研究绘制了到目前为止最完整、可靠的藓类系统关系,为藓类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研究首次使用基因捕获技术获得陆地植物一个大类群的三套基因组数据,对其他植物类群的生命之树重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