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多年研究,无锡至德国学研究院的文史专家大胆提出了一个课题:无锡才是丝路的真正源头,大批来自无锡的丝绸经过“太伯丝路”送到西安后,方才真正走向西方。太伯奔吴227年后,西周天子周穆王,曾携大批丝绸,出访西域各国,直至中亚西亚里海沿岸,是有历史记载最早通向西域的“长安丝路”,也可以说周穆王作为吴太伯第六代后裔,其实是在“太伯丝路”基础上发展延伸,开发了“长安丝路”,也由此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真正源头在哪?专家重走“太伯丝路”


“丝绸之路”真正源头在哪?专家重走“太伯丝路”

  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象征的“丝绸之路”,一般说来是以西安为起点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通道,相关考古研究资料也是汗牛充栋。可是最近无锡一些民间文史专家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研究思路,称从未有人研究过谁给丝绸之路的源头西安提供丝绸,而据他们考证,“丝绸之路”真正的源头就在无锡。为了追根朔源,一个由文史专家、志愿者等组成的80人队伍,将于今天启程重走当年的“丝路”。

      丝绸之路起源出现新说法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目前公认的说法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名“丝绸之路”。

  “历史上对于丝路起源的印象是,丝绸都是从西安出发走向世界各地的,因此丝路源头就在西安。”无锡至德国学研究院张勤和副院长说,但是细细考究却可以发现,西安作为当时的皇城,不过是一个丝绸集散中心,而非丝绸生产中心。那么,真正的“丝路”源头又在哪里?又是谁在为“长安丝路”源源不断地提供丝绸呢?

  经过多年研究,无锡至德国学研究院的文史专家大胆提出了一个课题:无锡才是丝路的真正源头,大批来自无锡的丝绸经过“太伯丝路”送到西安后,方才真正走向西方。

      万字研究要证所言非虚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张勤和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接近1.5万字的《丝绸之路,源自何方?》课题研究报告。该课题分为五个部分:一、先吴文明,丝源遗证,万年丝史,足以傲世。二、洪灾浩荡,先民流亡,吴地丝绸,传布四方。三、太伯奔吴,开拓丝路,丝绸蚕桑,再创辉煌。四、丝绸之源,吴域吴地,源中之源,明珠梅里。五、丝路揭秘,终见谜底,丝路精神,世代传承。

  该课题报告首先列举事例,证明中国丝绸文化演进史上先吴地区是蚕桑丝绸的发源之地;后因为水患、战乱等原因吴地先民与北方有了更多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被无锡当地吴人奉为先祖的太伯,恰恰就是通过“太伯奔吴之路”,沟通了日后的东吴与长安。

  课题报告还指出,吴人先祖太伯是周文王的长辈,因为迁让王位方才远奔东吴,沟通了东吴与长安,也自然而然地把吴地丰富的丝绸产品和蚕桑丝绸技艺,传播到了长安。太伯奔吴227年后,西周天子周穆王,曾携大批丝绸,出访西域各国,直至中亚西亚里海沿岸,是有历史记载最早通向西域的“长安丝路”,也可以说周穆王作为吴太伯第六代后裔,其实是在“太伯丝路”基础上发展延伸,开发了“长安丝路”,也由此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丝绸之路”。也就是说,这些从长安走向西域的丝绸,都是从吴地运到长安的。

       25日启程重走太伯丝路 

  “即使到了近代,吴地特别是无锡也一直是丝绸最主要的产地。”张勤和说,他们研究的这个课题是史无前例的。11月25日,他们就要在无锡吴地的故里梅村,启动重走“太伯丝路”的活动,追随先贤的脚步,沿当年的路线途经金坛三星村、南京、武汉、荆州、武当山、宝鸡、岐山直至西安周公庙,全程近4000公里,为期8天。重走之旅的队伍由文史专家、志愿者和社会名流共80人组成。

      也有专家提出不同观点

  对“丝绸之路”起源于无锡的说法,有不少人赞同,也有一些吴文化的专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无锡市考古研究所刘宝山所长昨日说,这个研究课题的提法还是很新颖的,但是目前考古界对此说法没有公论,只能说有此一说,因为这种提法直到目前并没有什么考古学意义上的证据去支撑。此前,刘宝山也表示,不仅丝绸之路和吴地丝绸业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明,而且丝绸的源起与“丝绸之路”的源起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以此来论断丝绸之路源起无锡。

  江南大学教授、吴文化专家庄若江昨日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表示,目前学界对于这一课题的说法并不是特别认可,原因是不能因为无锡的丝绸业发达,就推断出丝绸之路起源无锡。况且当时丝绸业发达的又不仅仅是无锡一个地方。庄教授认为,目前“丝路”源起无锡的说法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