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不得不買"是有一個長期的原因的。雖然我有蘋果從電腦到pad到手錶耳機全套的設備,但我真的不是果粉。我的第一臺蘋果設備是ipad2,那時候的ipad,在移動娛樂設備裏面簡直是無敵,對蘋果的第一份好感就是那時候建立起來的。那年的手機,小米1s。我的第二臺蘋果設備是MacBook Air,當初在選擇它還是acer s7之間,糾結了大半年,一方面是出於對便攜性,續航的要求,另外又擔心從windows突然跳到osx是否能適應,會不會對工作造成影響。後來下定決心去做不同系統的嘗試,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慶幸於當時的決定(這也後來慢慢成爲被蘋果系統綁架的開端)。在這個階段,因爲ios的封閉性,我仍然堅持手機用安卓,像我這種在motorola時期就在刷機的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系統的封閉,我要在我的機器上做什麼不需要你來教我,這時候用的是華爲p7。可事情就是這個時候開始發生變化,華爲出了一個b2手環,初上市我就買了,是爲了更方便的使用藍牙耳機。結果b2在連上p7後,通話音量很小,開始以爲是手環的問題,去到華爲客服那邊,他們驗證的方法也很詭異,手環連我的p7的時候,通話音量很小,但是連上他們自己的iPhone,音量就變得正常,甚至有點大。他們成功的證明了問題並沒有出在手環上,至於是不是手機出的問題?抱歉,你找手機售後吧。我對華爲這種配件對蘋果的適配好於自家旗艦的邏輯很是不解,加上那臺p7經過我大半年的使用,已經發生了側邊掉漆,機身變彎的現象,於是出門就買了一臺iphone6,這也是我的第一臺iphone。因爲之前我已經有了ipad和mac,由於iphone的加入,很多事情開始變的奇妙起來。在蘋果的整個生態圈裏面,iphone是很重要的一環。逐漸的使用中,我突然發現,蘋果的各個設備間,是可以互通的。我可以在mac上接收和回覆短信,電話,編寫備忘錄,也可以在玩ipad的時候接聽手機上突然打來的電話,當我在家想用藍牙音箱聽歌的時候,只需要上滑一下菜單選擇音箱就可以用手機聽歌,而不用像安卓非得點進藍牙設置裏面進行鏈接。我不用在寫完一個備忘之後還點一下同步按鈕才能在手機上看到,我也不用費勁的去手機裏設置啓動應用,安裝軟件時小心翼翼生怕被捆綁安裝了什麼別的東西,也再沒有各種廣告通知需要我一個軟件一個軟件點進去屏蔽了。一切好像只是簡單了一點點,但是這麼多的一點點累積起來,就變成了體驗的大不同。和流暢無關,和是否開放無關,只是事情開始變得簡單,而且設備之間的同步變的沒那麼困難。也許我只是變懶了,不像以前爲了讓自己的A1200多那麼一點功能就反覆刷機,抱着一個安卓手機到處找可以和windows同步的第三方軟件,挨個測試同步效果。在這之後,我又買了Apple Watch,在手機震動的時候,我不用每次都需要掏出手機看看到底是來了什麼消息,哪怕只是個廣告短信。解鎖mac也不用輸入密碼了,戴着watch電腦就能自動解鎖。出門戴着耳機聽歌用手錶就能切換歌曲,而不用掏出手機了。後來我又買了airpods,至此我已經徹底沉淪於蘋果生態系統了。回到題主的問題,爲什麼我還選擇iphone?我很喜歡mix2,很喜歡堅果的系統,很喜歡小米筆記本,但是我發現,我已經跳不出來了。如果我跳出來,我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尋找第三方軟件才能回到蘋果生態本身給我帶來的便捷。我也很糾結,因爲價格實在差太多。但是,我潛意識裏又認爲,這個差價所帶來的體驗是值得的。蘋果公司最近爆出來很多負面新聞,對於降頻這件事,我覺得需要客觀的看待。首先,不經消費者同意的降頻,這換誰都不能接受,我也不能,好在蘋果公司在最近的系統升級中會解決這個問題。另外一方面,硬件的更迭這是必然的,你不能指望一個三年前的機器在經過三年的使用後,還能在一衆旗艦中大殺四方。當一個設備經過所有補救後,仍然不能達到最新的使用要求,那你也只能選擇升級設備。就像我當年升級我的小米1s和p7一樣。只是只用蘋果手機的人,其實沒有堅持iphone的理由。如果我不是因爲無法脫離,或者說是不想脫離這個生態圈,我早就換了mix2了,何必多出4000塊換iPhone X?因爲手機僅僅只是一個獨立設備,並沒有不得不堅持的理由。所謂的流暢度,耐用性,我覺得都是次要的,安卓現在做的也不錯。要說iphone單在手機層面,而不是系統生態層面比其他手機強在哪裏,我覺得拍照和顏色顯示算一個,售後算一個,這怕是強的有限的三點了。

最後還說一句,作爲一個重度蘋果用戶,十分以及強烈不建議瀏覽威鋒及各種蘋果論壇,那裏面充斥着各種無腦果吹,連我都看的噁心,別說其他系統用戶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