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照鏡子》是法國女畫家路易絲·伊麗莎白·維吉·勒布倫的作品,畫面中的小女孩是她的女兒朱莉·勒布倫,靦腆地照着鏡子,將孩子的童真、天真、純真一覽無遺地表露出來。

朱莉照鏡子

【類別】板面油畫

【規格】73×60.3cm

【年代】1787年

【作者】路易絲·伊麗莎白·維吉·勒布倫

【收藏】私人收藏

就梳妝鏡的繪畫,六月的確可以找來許多經典之作,畫卷中多是女性與鏡子,鏡子似乎成了女性後天特配隨身的一件器官,可見其與之生活的密切關係。生活中有哪位女生一天中不照一照鏡子,手提包中又能少了一面鏡子,即便是乘坐的汽車,設計師也有考慮在遮陽板上安置一面可以隨時理容的鏡子。青銅鏡的發明使人類有機會對自身形象進行自視,玻璃鏡的發明則爲人類時刻維繫自我形象提供着便捷。

在東西方文化中,鏡子的社會文化功能不再只停留在照容理妝上,從最初的反映一個真實的存在,到正衣冠,再引申到揚正氣、顯價值,於是開始涉及到關乎社會文化和人文哲學的方方面面,人們圍繞着鏡子常有“明鏡高懸”、“破鏡重圓”、“以史爲鏡”等說辭,甚至《資治通鑑》這本書名中的“鑑”字也是可以作爲與“鏡”字通用的,歷史猶如一面鏡子,以史爲鑑,以史爲鏡。六月起初聊起照鏡子的話題,就是借休息後再次撰文一事,表達一個開端之意的美好期許,整理一下面容,來向各位問安。

今天我們不妨來一睹鏡子最基本的功用,不說那些關於鏡子的高遠理論的應用,只是把人影照將出來,讓自己可以看清自己,輕鬆自如地使用它審視理容。一幅《朱莉照鏡子》(Julie Le Brun with a mirror)恰好繪盡了鏡子的這一本份,畫面中一位女孩裹着白色的頭巾,身着綠色的衣裙,裙面閃着綾羅綢緞的光澤,絲絲縷縷的髮絲從頭巾的縫隙處露出來,雙手拿着一面鑲了花邊的鏡子,低着頭,略帶靦腆地端詳着鏡子中的自己,那份恬美可人的勁,被鏡子美美地攝入在鏡框中,稚嫩的臉顯得嬌小動人,紅撲撲的小臉蛋對着鏡子的樣子,欣賞着美美的自己,自我陶醉,也引着觀者一併陶醉。

朱莉照鏡子 局部

朱莉照鏡子 局部

朱莉照鏡子 局部

朱莉照鏡子 局部

這幅《朱莉照鏡子》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女畫家路易絲·伊麗莎白·維吉·勒布倫創作的作品,畫面中的小女孩是她的女兒朱莉·勒布倫,國人通常對這位女畫家親切地稱爲勒布倫夫人,她爲自己和她的朱莉畫了許多幅的肖像作品,這一件尤其傳神,將孩子的童真、天真、純真一覽無遺地表露出來。

歷史往往會將勒布倫夫人劃歸到洛可可風格之列,然而她留下的作品卻多數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居多。六月以爲這是勒布倫夫人過人的特質,她出生在一個洛可可盛行的時代,創作高峯時則是與大衛、安格爾同步,又開始盛行新古典主義。因此,勒布倫夫人在繪畫的技藝方面融入了自己對於繪畫的理解,將幾種風格多種元素,並結合女性對物象細膩敏感的捕捉和把控力,融匯貫通而相得益彰地表現着。既去除了洛可可對女性嬌嬈與嫵媚的表現,留下華貴,又淡化了新古典對古樸和細節的追求,剩下雅緻,因此,欣賞她的畫常會有一種感覺,好像華麗的外袍裏裹着一個清新舒雅的人,亮着一張質樸動人的臉。

勒布倫夫人經歷法國大革命的浮沉,尤其是她缺席法國流亡海外的12年,就她的生活而言是一個浮萍的狀態,然而對於她的創作而論卻是滿滿的收穫,她以精湛的肖像畫的技藝贏得歐洲各國的皇室和貴族們的青睞,都以能得到她所畫的肖像而感到榮幸。生活有時簡單的猶如一面鏡子,你若對它哭泣,它只會牽動你的悲傷,你若對它微笑,它就會報以笑容。

【作者簡介】

路易絲·伊麗莎白·維吉·勒布倫(Louise Elisabeth Vigee Le Brun,1755-1842)法國畫家,出生於巴黎一個藝術之家,其父是有名的肖像畫家巴斯特爾·維吉。5歲的時候,她進入了一個修道院, 在那裏她待到11歲。後來由於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了一位富有的珠寶商。再後來,她得益於加布裏埃爾·弗朗索瓦、格勒茲等人的指導,並嫁給做爲畫家和畫商的勒布倫,接着他們有了女兒朱莉·勒布倫。

她和她的丈夫參觀了整個尼德蘭地區的藝術,對荷蘭畫派的藝術格外關注。家庭、老師和丈夫的薰陶,如此環境影響着勒布倫夫人,促使她成長爲法國畫壇極少見的一位女性畫家,尤其擅長肖像畫,在她800多件的傳世作品中,竟然有600多件是肖像作品。勒布倫夫人借爲當時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畫肖像,成爲王后的畫家和朋友,由此帶來的榮譽和地位,引發巴黎上層社會的皇室和貴族紛紛請她畫像。法國大革命後迫使她在外流亡,先後在意大利,奧地利,俄國,德國生活,因此,她的肖像畫贏得歐洲各國的皇室和貴族們的青睞,都以能得到她所畫的肖像而感到榮幸。她是當時巴黎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她曾被選爲法蘭西皇家繪畫雕塑學院院士,並獲得過俄國彼得堡美術學院授予她的“榮譽教師”的稱號。

====

藏畫育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