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爲我標星 小編導讀 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曾經,《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全國,饞哭了的同時,也被其中飲食烹製背後的學問深深吸引,其中,中國人廚房裏首當其衝的講究,就是水火之間的作用。除了影響味道之外,中國人飲食的水火生熟之間,還有什麼門道呢?一起來看——

華人都知道,中華民族很偉大,文化很偉大,而飲食文化更加偉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文化基因、人的體質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爲然,不會去挖掘很多東西。

比如,西方人很容易發胖,女人一生孩子就走形,而在中國這種情況就沒那麼嚴重,這是爲何?再者,爲什麼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就是火的使用,而不是水的使用,或者其他什麼的使用?

中國人的喫非常講究,比如最常見的滋陰要藥阿膠,其煉製就需要考慮到很多因素,要驢皮,要東阿之水,要桑樹柴火,這樣煉出來的纔是最好的阿膠,有的時候甚至要求水需要在冬至日子時取,驢也要是黑毛驢。

爲什麼?因爲這些都是陰性之物,陰性之物方能補陰,方能滋陰。 中國飲食爲什麼要用水火?

《黃帝內經》講“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也就是說在大自然之中,水火可以代表陰陽,是陰陽的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當然,也有一些不一樣的代表法,比如古代的煉丹術,就以汞與鉛作爲代表。

只有水才能制火,水火之間通過不斷地交融纔可以使得陰陽之間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

一般情況下,我們喝一點山泉水,很快就會腹瀉,因爲山泉水是陰性的,是涼性的藥物。但是如果以火加熱之後,變成了開水,就具備止瀉的作用了,當開水涼了之後,其實跟山泉水之間的溫度並沒有區別,但喝起來就不會腹瀉了。這就是涼開水的屬性,它不再是純粹的寒涼之性,而是得到了很好的制化。

同樣,在飲食的過程中,如果有的食物沒有煮熟,也就是火候不夠,人喫了之後很容易就拉肚子;相反,如果煮得太過,或者不用水煮,而是用油煎,火就過大了,人稍微喫一點就容易上火,這就是火與水之間沒有達到均衡,導致火候太過。

中醫認爲,人是陰陽平衡的動物,是天地之靈。但是天地間的其他動植物和礦物大多是陰陽不平衡的,所以中醫可以通過其他藥物的陰陽偏性來治療疾病,藥物的偏性越大,則毒性越大,藥物的偏性越小則毒性越小,越可以長久服用。

但是,在藥物進入人體之前,必須經過水火之間的鍛鍊才能達到人體可以吸收的水準。

南方人,因爲外界環境很熱,火太甚,所以體內很容易過於寒冷,這時就應該多食用熟食。

北方人,因爲外界很冷,水太甚,所以人體內就容易過熱,這個時候就會自然想喫涼菜,以調節陰陽。

西方人,因爲經常喫涼食,而且很多食物都是沒有經過水火調平,所以喫進去的多數偏於陰性,內經上說“陽化氣,陰成形”,所以很多人喫喫就長胖了。

但是,食物經過水火調劑之後,陰陽平衡,此時陰既可成形,又得陽氣之助,能化作人體之用,所以中國的傳統飲食習慣,搭配有序,國人體型勻稱。而現代社會,因爲“洋快餐”的興起,反倒造成許多虛胖的人。

作者簡介

鄧楊春,網名馬純陽,中醫世家,執業中醫師,主要研究方向內經,傷寒,五運六氣,科普養生及學術科普,多運用經方,五運六氣理論辯證施治。

好 書 推 薦

掃描二維碼,電子好書帶回家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微信公衆號“中醫藥會員之家”,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及圖片源於網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本文電子圖書( 紙質圖書鏈接也在裏面哦),電子書等虛擬產品,一經售出,概不退換,敬請諒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