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事件:有理、有利、有节、理直气壮地维权

日前《星期日泰晤士报》曝料称,中国著名游泳运动员孙杨在接受国际兴奋剂检查管理公司(IDTM)登门兴奋剂检查时“表现抗拒”,其母更在争执中打碎样本瓶,“致使尿检取样未能完成”。该报称IDTM“已向国际体育仲裁院(CAS)提起上诉”,并称孙杨“有可能被终身禁赛”。

随后中国泳协及孙杨律师相继披露了一些不同的信息和细节,对《星期天泰晤士报》上诉报告提出质疑和澄清。根据这些质疑、澄清,孙杨“拒绝配合”的原因是“登门取样者未按规定出具身份证明”,并援引据称是临检人员之一者的证词,指出“部分临检人员资质存疑”。上述口径指出,国际泳联“已裁定孙杨无责”,并表示泳联曾明确要求前述过程保密,质疑“媒体从何得知”。

双方陈述“曲风”迥异,国内外媒体、自媒体或各据一词,或莫衷一是,广大看客一时间自也很难找到北。从双方陈述推断,若彼此都未过多“添加作料”,则登门检查一方确有不规范之处,作为谙熟相关程序的老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孙杨对来人身份提出质疑,并在疑问消除前不予配合,是无可厚非的。相信国际泳联也是据此作出“无责、不追究”的裁定的。

但《星期天泰晤士报》有关“上诉”的报道也未必是向隅虚构:国际泳联、IDTM和WADA在反兴奋剂方面各司其职、互无统属,国际泳联的裁定对后两个机构并无约束力,WADA有权在不待反兴奋剂组织内部程序全部执行完毕的前提下直接向CAS提出上诉,要求推翻单项国际体育协会的裁定,如果CAS果真采信了WADA的陈述,孙杨确有可能遭遇严重后果。

从近年来类似案例可知,孙杨的命运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此时此刻需要保持冷静头脑,立刻行动起来,有理、有利、有节,理直气壮地维权。

如果孙杨一方的陈述客观真实,则检查一方及其具体责任人的确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嫌疑,孙杨的“不配合”事出有因,其它连代行为即使确实发生也情有可原,且国际泳联倘的确作出“无责裁定”,在对簿公堂时对孙杨一方无疑也是极大的“加分因素”。有关方面应立即行动起来,将所有有利本方的人证、物证和泳联裁决整理并形成书面证词,尽快确定WADA方究竟是否已经或即将向CAS上诉,若果然如此,应尽快向CAS提交本方意见、证据,争取仲裁结果的客观、公正。

解铃还须系铃人,此风波始于兴奋剂检查取样,之所以闹大也是因为围绕兴奋剂问题的怀疑、争议,在等待最终裁决结果的过程中,孙杨一方应努力配合各种例行和突击性兴奋剂检查,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清白,并表明前次的“不配合”的确是事出有因。相信不论lDTM或WADA,在当前众目睽睽之下、风口浪尖之际,也不敢再如何“不守规矩”。

至于“报纸泄密”似无须过于执着:媒体“闻风而动”是其天性和利益使然,泳联的规矩对它并无约束力,一味汲汲于此对维权并无实质性帮助,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作为世界冠军、老运动员和公众人物,孙杨团队今后也应表现得更冷静、专业。此次事件的风闻早就外传,团队应是根据泳联“保密”口径选择缄默,而其部分“粉圈”却贸然作答,很容易授人以柄。此外,尽管对方身份存疑情况下自我保护无可厚非,但某些激烈动作却容易授人以柄。运动明星终究不是娱乐明星,如何对待“粉圈”,如何处理好亲属在事业领域的角色,都是不容忽视的“一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