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鮮爲人知的七個祕密,爲何被除名?冥王星本該是九大行星中的一個,但是卻在2006年時被科學家從九大行星中除名,從此冥王星被降爲“矮行星”。冥王星爲何被除名呢?它的身上有很多祕密等着我們去發掘,下面,奇聞吧小編爲大家盤點冥王星鮮爲人知的7個祕密,一起來看看吧!

 

  祕密一,冥王星命名源自迪斯尼卡通角色:

 

  從地球角度觀測遙遠冥王星有一定難度,因此它具有諸多神祕色彩。1930年,迪尼斯動畫片中有一隻叫做布魯托(Pluto)的狗,同年科學家發現太陽系一顆遙遠“行星”,便用“Pluto”進行命名。

 

冥王星爲什麼被除名,冥王星鮮爲人知的七個祕密

  冥王星命名源自迪斯尼卡通角色

  冥王星本該是九大行星中的一個,但是卻在2006年時被科學家從九大行星中除名

 

  冥王星命名源自迪斯尼卡通角色

 

  祕密二,冥王星非常小:

 

  許多人認爲冥王星體積非常小,像普通的小行星一樣,事實上這顆矮行星直徑2360公里,是月球直徑的三分之二,木衛二直徑的四分之三。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冥衛一直徑大約1207公里。

 

冥王星爲什麼被除名,冥王星鮮爲人知的七個祕密

  冥王星非常小

  祕密三,冥王星總是處於“黑暗”:

 

  冥王星運行軌道距離太陽大約48億公里,因此許多人猜測這顆星球表面一直處於黑暗。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研究所“新視野號”探測器項目負責人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說:“情況並非如此,即使在中午照射至冥王星的陽光也低於人們的預期,它可能像地球非常陰暗的天氣或者黃昏落薄暮。”

 
冥王星爲什麼被除名,冥王星鮮爲人知的七個祕密

  冥王星總是處於“黑暗”

  祕密四,冥王星曾是海王星的“衛星”:

 

  1965年,研究人員發現一個軌道共振——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軌道存在一個最佳引力點,這個軌道共振能夠避免兩顆星球過於彼此接近。

 

冥王星爲什麼被除名,冥王星鮮爲人知的七個祕密

  冥王星曾是海王星的“衛星”

  祕密五,冥王星是一顆冰冷星球:

 

  冥王星表面覆蓋着大量冰層,其中包括冰凍氮和甲烷,但是冥王星密度整體上是冰水的兩倍,這顆矮行星質量是由三分之二岩石和三分之一冰水構成,因此,冥王星精確地講是一顆帶有冰殼的岩石星球。

 

冥王星爲什麼被除名,冥王星鮮爲人知的七個祕密

  冥王星是一顆冰冷星球

  祕密六,冥王星缺少空氣:

 

  上世紀8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冥王星存在大氣層,主要包含氮氣,就像地球大氣層一樣。但是冥王星的空氣還包含一氧化碳和甲烷,比地球大氣層更稀薄,更多地延伸至太空環境。

 

冥王星爲什麼被除名,冥王星鮮爲人知的七個祕密

  冥王星缺少空氣

  祕密七,冥王星軌道獨一無二:

 
冥王星爲什麼被除名,冥王星鮮爲人知的七個祕密

  冥王星軌道獨一無二

  冥王星的軌道呈橢圓狀,與太陽的最近距離是44.3億公里,最遠距離是73.1億公里。這顆矮行星軌道相對於黃道(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平面)的傾角爲17度,此外,冥王星軌道參數與其它8顆太陽系行星完全不同。

 

  以上就是冥王星鮮爲人知的7個祕密,也正是因爲這些獨特的祕密才使得科學家發現他與其他行星的不同之處,以至於被科學家從九大行星中除名。

 

  冥王星被踢出行星行列

 

  本報訊 北京時間昨天晚間,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閉幕大會上,2500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天文學代表對四個關於確定太陽系行星身份的草案進行投票表決後決定,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被劃爲“矮行星”。這意味着,太陽系將只有八個行星。

 

  在各方對行星定義表決草案多次修改之後,一份包含四個草案的文本終於在昨天發放到與會代表手中,並就此進行表決。最終,一號草案優勢明顯地獲得通過。這一決議通過並生效後,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成爲太陽系八行星,而冥王星與穀神星、卡戎星和2003UB313(齊娜星)一起,被歸入矮行星,無緣行星行列。此外,三號決議草案以微弱優勢獲得通過。該草案中,冥王星在被定義爲矮行星的基礎上,又被認定爲新一類海外天體的原型。這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對冥王星地位的一種承認,它成爲這類新稱號天體的代表。二號和四號決議草案被否決未獲通過。

 

  據瞭解,一直以來行星被簡單地描述爲太空中繞恆星運動的天體,而沒有一個被普遍承認的行星定義。近年來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層空間發現許多繞日運行的大型天體之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認爲對行星一詞進行科學定義勢在必行。

 

  四個表決草案

 

  草案一

 

  確定八大“行星”行星必須要符合三個條件:該天體要繞着太陽公轉;有足夠大的質量,要能夠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過流體靜力學平衡,使自身形狀達到近似球形;該天體在公轉區域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不受軌道上相鄰天體的干擾。按照該方案,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爲太陽系八行星。矮行星須具備四個條件:該天體要繞着太陽公轉;有足夠大的質量,要能夠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過流體靜力學平衡,使自身形狀達到近似球形;該天體在公轉區域中不具備支配性的作用,受軌道上相鄰天體的干擾;該天體不是衛星。據此,冥王星、穀神星、卡戎星和2003UB313(齊娜星)將被歸入矮行星行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建立一個程序對接近矮行星和其他分類邊界的天體進行評估。除此其他所有的圍繞太陽公轉的天體均稱爲“太陽系小天體”,比如彗星和小行星。

 

  草案二

 

  確定“經典行星”將草案一中的“行星”改爲“經典行星”,其他各項相同。按照該方案,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爲太陽系八個經典行星。

 

  草案三

 

  確定新天體在草案一和草案二將冥王星定義爲一種矮行星的基礎上,將其認定爲新一類海外天體的原型。

 

  草案四

 

  確定新天體名稱在草案三基礎上,將該天體原型稱爲“類冥王星天體”。

 

  爭論焦點

 

  據新華社消息,一些天文學家認爲,如果按照方案二,將太陽系的天體分爲“經典行星”、“矮行星”以及“太陽系小天體”,那麼該版本最嚴重的一個缺陷就是對“行星”本身的定義隻字未提。“難道要人們回過頭來尋找‘經典行星’、‘矮行星’定義中的共同點來確定什麼是‘行星’嗎?!”而另一些天文學家認爲,不專門定義“行星”的最大好處是,使天文學界將來可能發現更多屬於行星的矮行星,甚至發現其他類型的行星也成爲可能。還有一些天文學家則認爲現在通過該草案爲時尚早。

 

  揭祕

 

  大多中國代表同意方案一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昨晚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表決現場通過MSN告訴記者,他投了草案一的贊成票。而且,他本人對決議表決產生的最終結果表示基本滿意。據朱進現場觀察,大多與會的中國代表也對草案一投了贊成票。他認爲,草案一相對明確地給出了行星的定義,現在符合定義的就是八個。“如果按照草案二,在行星前面加上‘經典’二字,那麼行星的定義就又不清楚了。”至於草案三和草案四,朱進認爲:“這兩個草案是要再分出一個新的天體種類來,搞得太複雜了,而且本身也沒有什麼道理。我自然不會爲它們投贊成票。”朱進說,中國大陸共有60多人蔘加會議,但由於代表們來自天體物理或者太陽物理等不同領域,所以投票前中國參會的代表們未刻意就投票進行過討論,“這是一個學術範疇的問題,大家仁者見仁,沒必要強求做到統一。”

 

  北京贏得2012年大會舉辦權

 

  本報訊昨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宣佈,北京贏得201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舉辦權。據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介紹,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大會被稱爲天文學領域的“奧運會”,每三年召開一次。2005年11月,中國天文學會向國際天文聯合會執委會提交了申辦2012年第28屆IAU大會的申辦書,申辦地點爲北京。本屆大會期間,第28屆IAU大會申辦國中國、德國、法國和希臘等四國代表分別進行了申辦答辯。中國派出了由中國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張雙南教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趙剛研究員和王俊傑研究員組成的答辯組到場參加了申辦答辯。在最終的投票表決中,中國北京獲得了2012年第28屆IAU大會的主辦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