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出台促进消费升级的相关政策,表明地方政府在政策思路上有了明显变化,开始以消费为重点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不断探索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建立保障和促进消费的机制体制,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首先,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重心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居民消费、如何发展服务业、如何扩大市场空间的方向上来,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支持措施,让老百姓“愿消费”。

如何让消费者“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

当前我国面对的外需形势十分严峻,扩大内需成为当务之急,同时随着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3.8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为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各项数据表明,我国的消费型经济社会正逐渐形成。

为适应社会的变化,政府的公共政策也需要及时调整。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出台促进消费升级的相关政策,表明地方政府在政策思路上有了明显变化,开始以消费为重点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不断探索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建立保障和促进消费的机制体制,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

我国逐步进入“消费社会”,是现在和今后都不能忽视的一个新的时代特征。长期以来,我国习惯于做“世界工厂”,由此而形成了“投资型社会”和“生产社会”。而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需要政府在公共政策上率先做出调整。

如何让消费者“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

首先,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重心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居民消费、如何发展服务业、如何扩大市场空间的方向上来,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支持措施,让老百姓“愿消费”。在消费社会,政府不再是市场的直接参与者,而是环境建设者、维护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这要求政府从投资主导型、市场参与型变成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其次,对于消费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还需要从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角度考虑,让老百姓“能消费”,而不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制定政策。消费社会要求放开限制消费的政策,各种“限购”“限售”“限号”的政策,禁锢了社会的消费能力,实际上都不利于消费。

最后,在消费社会里,要求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业高度发达,还需要大量的服务创新和服务保障。因此,地方政府的政策也应该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来入手,在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敢消费”。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在扩大消费上仍具有巨大前景,尤其是居民消费潜力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此次多地政府及时转变施政理念,出台促进消费政策,势必能够带动消费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并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蔡达)

如何让消费者“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