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地出臺促進消費升級的相關政策,表明地方政府在政策思路上有了明顯變化,開始以消費爲重點尋求經濟發展的突破,不斷探索新的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式方法,積極建立保障和促進消費的機制體制,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和社會環境。首先,地方政府的經濟政策重心應該放在如何促進居民消費、如何發展服務業、如何擴大市場空間的方向上來,完善有利於促進居民消費的財稅支持措施,讓老百姓“願消費”。

如何讓消費者“願消費”“能消費”“敢消費”?

當前我國面對的外需形勢十分嚴峻,擴大內需成爲當務之急,同時隨着經濟結構不斷升級,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爲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3.8個百分點。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性消費佔比爲44.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各項數據表明,我國的消費型經濟社會正逐漸形成。

爲適應社會的變化,政府的公共政策也需要及時調整。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地出臺促進消費升級的相關政策,表明地方政府在政策思路上有了明顯變化,開始以消費爲重點尋求經濟發展的突破,不斷探索新的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式方法,積極建立保障和促進消費的機制體制,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和社會環境。

我國逐步進入“消費社會”,是現在和今後都不能忽視的一個新的時代特徵。長期以來,我國習慣於做“世界工廠”,由此而形成了“投資型社會”和“生產社會”。而隨着“消費社會”的到來,需要政府在公共政策上率先做出調整。

如何讓消費者“願消費”“能消費”“敢消費”?

首先,地方政府的經濟政策重心應該放在如何促進居民消費、如何發展服務業、如何擴大市場空間的方向上來,完善有利於促進居民消費的財稅支持措施,讓老百姓“願消費”。在消費社會,政府不再是市場的直接參與者,而是環境建設者、維護者和公共服務提供者,這要求政府從投資主導型、市場參與型變成真正的服務型政府。

其次,對於消費市場的形成和擴大,還需要從普通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角度考慮,讓老百姓“能消費”,而不是從生產者的角度來制定政策。消費社會要求放開限制消費的政策,各種“限購”“限售”“限號”的政策,禁錮了社會的消費能力,實際上都不利於消費。

最後,在消費社會里,要求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服務業高度發達,還需要大量的服務創新和服務保障。因此,地方政府的政策也應該從服務業發展的角度來入手,在就業政策、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多個方面來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敢消費”。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當前,我國經濟在擴大消費上仍具有巨大前景,尤其是居民消費潛力還遠遠沒有釋放出來。此次多地政府及時轉變施政理念,出臺促進消費政策,勢必能夠帶動消費社會的進一步轉型,並促進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蔡達)

如何讓消費者“願消費”“能消費”“敢消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