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平常心、正常态

封面题图|《箭士柳白猿》

公司里的年轻人问我,「您觉得我们年轻人为人处世,什么最重要?」每天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觉得我们都要有「平常心、正常态」,这六个字很重要。

人什么时候容易犯错误?没有平常心的时候。什么时候没有平常心?大部分是成功的时候。所谓「成功的时候」,就是以为自己的能力超出了周围所有的人,而把别人对自己的吹捧都当真了的时候。比如公司里的同事吹捧我,我都特当真,那我基本上就没有平常心;我知道大家是尊重我,给个面子说说而已,那我就有平常心。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件事:学先进。学先进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人。我发现当时能做到「平常心、正常态」的,现在都活得很好,反之,基本上连「海南泡沫破灭」都没熬过去,甚至坐牢、被枪毙。

最初我们在海南,创业的发展早期,企业野蛮生长。那时候很多人做生意,「以老板为市场,以银行为客户,以贷款为收入,以调账为经营,以笼络为管理。」什么意思?当时所有的公司都吹捧老板,把老板当市场,只要老板高兴就好。以银行为客户,诱款。公司贷到一笔款,就算是收入。到下次贷款之前,都没做什么生意,就以调账为经营。那时候没有联网,也没有软件,手工记账调来调去。到最后一旦有人告状,就给点钱,把人家打发走,这就是以笼络为管理。所以那时候贷款多的人都特别牛,债多的人也很牛。

冯仑:平常心、正常态

《黑洞》| 心态失衡,人就容易走歪路

那时候我们很年轻,去见那些牛人时都很老实。有一次见到一大哥,他坐着,让我们站着。他就坐在那儿教育我们,说「你们应该怎样怎样」,然后待了十几分钟我们就走了。这哥们儿当时特别牛气,一个人办了五个局级公司。海南泡沫破灭后,有一天我在一个小餐馆吃饭,碰到他,我就问他,「大哥,怎么样?」他老泪纵横,写了一首诗给我就走了。没过两年他郁郁而终,才五十多岁就没了。

还有一个老板,我们当时想见他,他认为我们都是小孩,始终不见。我们连门都进不去。后来终于见到了。他的办公室面积很大,他坐在靠墙的大班台后,让我们几个小孩挤在一个小沙发上,离老远跟我们说话。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他说做生意的「互害模式」。他拿打牌的「锄大地」举例子,「锄大地」就两件事:落井下石、以邻为壑。他教我们这个,意思是说我们还太嫩,没有经验,要好好打这个牌。结果怎么样呢?他的员工把这套全学会了,泡沫来时都举报他,落井下石。就是这些牛人,牛了之后就开始教人怎么做坏事。

后来我和王功权也去深圳拜访了一些公司。有一家公司特别牛,老板的保镖按了电梯按钮,我们才能上去。上去以后,发现老板坐在那儿,腿跷在桌上,旁边的沙发上是几个坐着、横躺着抽烟的。到那儿仿佛是进到了一个寨子里。这个老板跟我们讲怎么吃喝、泡妞,然后还要带我们去夜总会。我们才知道还可以这样做生意,可以这样乱七八糟。但是没过多久他就被抓起来了。

冯仑:平常心、正常态

《吴清源》| 平常心、正常态,人才能行稳致远

我们在深圳也去了王石那儿。去了以后,王石不请我们吃饭,喝的是白水。他就不停地告诉我们要学好,公司应该怎么做,应该如何杜绝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他跟我们说要正视合作当中的利益基础,别老是讲情怀、理想。谈了大概两三个小时,我和功权心里觉得王石说的确实都挺有道理,但是有点不服气。我们觉得我们几个在一起都是为了理想,不可能吵架,就像新婚的夫妇都不认为自己会离婚。实际上有的很快就会变成前妻、前夫,都有会变的那一天。王石知道会变,所以他告诉我们后边会经历什么。

跟王石谈了以后,大概有三四年,我们没有联系。结果我们真的遇到了一点困难,合伙人之间吵架、闹别扭、要分家。我想起王石说的话,就打电话约他。他乐了,说,「看,我果然说中了吧?那我过来。」我们俩聊了一下午,从那以后我就经常请教他。

接触多了就发现,王石非常有平常心。他从来不搞特殊待遇,以前出差都是一个人,从来不带人。现在因为他 68 岁了,需要有一个人照顾一下。乘飞机时给他安排 VIP 贵宾通道他就生气,他坚持正常排队,不走 VIP,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于是我就知道,平常心特别重要。马云也是这样,非常真实,非常正常。

冯仑:平常心、正常态

《龙城岁月》| 外重者内拙,平常心特别重要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很轻浮,整天飘着,过着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这儿吃一下、那儿玩一下,看起来似乎快乐。但是没人会真正地佩服这种人,只是说这种人活得很舒服。如果跟他讨论,也许他会说,「我其实很空虚,我用形式来充填我的内心。」

所以古人讲一句话,叫「外重者内拙」,就是一个人特别注重外在形式的时候,内心都是昏拙的。比如我们看武侠小说,会发现真正的强者,都是一个人,「不知从何而来,不知往何而去」。要跟他打架,他都退避三舍,然后轻轻回击,结束之后就走了。没有一部小说里真正的强人是前呼后拥的。前呼后拥,那都是街上的古惑仔。

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