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編寫清單的人需要從操作確認和邊讀邊做這兩種清單類型中選擇一個,操作確認式的清單是工作團隊根據自己的經驗完成各自的操作,之後再統一確認是不是都做好了。比如書裏講清單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們能幫助專家記住如何操作複雜的程序和設備,也能幫助人們搞清楚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並且促使人們進行團隊合作,不過解決問題的主角畢竟是人,而不是清單。

清單,大家應該都知道,比如入職流程單、各種設備的安全操作手冊等,日常生活中的清單看起來有點普通甚至無用,但是有時候清單在工作中很有用,可以發現一些細節錯誤。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書—《清單革命》。這本書的作者是阿圖·葛文德,他是白宮最年輕的健康政策顧問,是時代週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中唯一的醫生。作者通過自己醫生的職業生涯以及各種事件的分析,認識到了清單對於所有人的重要性,用書中的話來說,全世界都在進行着一場捍衛安全與正確的清單革命。

關於這本書的內容,穀雨同學在【蛋解知庫】第26期也分享了,感興趣的可以去聽節目。

清單的作用是什麼

這本書在引言部分和第一章節主要講清單的作用——預防犯錯。人們犯錯有兩種類別,一種是無知之錯,即我們犯錯是因爲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一種是無能之錯,即我們犯錯並不是因爲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而是因爲沒有正確的使用這些知識。

比如書中講到一個腫瘤切除手術,本來手術很順利,但是在收尾工作中病人的心跳突然停了,沒有大出血,也沒有缺氧的現象,而過了十幾分鍾才發現,原來是麻醉醫生給病人注射一個藥劑的時候用錯了濃度,導致了病人心跳停止,他們差一點害死這個病人。

其實如果有對應的清單去規定的話,就不會發生,比如手術過程中注射藥劑前再次確認藥劑含量是否正常,也會避免差點害死病人的事情出現,如果他們發現的再晚一點,說不定就真的把病人害死了。畢竟人不是全知全能的,所以清單能輔助人們去正確的完成一件事情。

什麼是一份好的清單

清單有好與壞的分別,一份好的清單應滿足三個核心元素:精確、高效和切中要害,這樣在最危急的時候也方便直接使用。一個好的清單並不是要把所有的操作步驟都列出來,需要把操作步驟都列出來的清單是安裝說明書。

比如書裏講清單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們能幫助專家記住如何操作複雜的程序和設備,也能幫助人們搞清楚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並且促使人們進行團隊合作,不過解決問題的主角畢竟是人,而不是清單。

清單只是人們爲了防範錯誤的一種科學成果。

怎麼列一份清單

每年全球至少有700萬人在術後殘疾,至少有100萬人沒有走下手術檯,如果我們把不同階段的清單合併成一張清單來執行,是不是可以減少殘疾和死亡?這本書給大家提供了編寫清單的六大要點:

一、設定清晰的檢查點

無論是時間節點還是事件或者設備等都是可以進行檢查的,這樣使用清單的人在不同的節點就知道該做什麼了。

二、選擇合適的清單類型

編寫清單的人需要從操作確認和邊讀邊做這兩種清單類型中選擇一個,操作確認式的清單是工作團隊根據自己的經驗完成各自的操作,之後再統一確認是不是都做好了;邊讀邊做的清單就是一邊念出檢查項,一邊進行檢查,感覺更適合質檢之類的工作。

三、清單千萬不能太長

對於清單的長度,有一種說法是檢查項目的數量應該在5到9項之間,因爲人類工作記憶的容量也差不多就這麼多。不過也不一定,因爲生活中緊急的情況畢竟還是比較少的,如果時間充裕的場景,多列幾項也是沒問題的。

四、清單用語要精煉準確

清單的用語得做到精煉準確,儘量用使用者熟悉的專業用語。

五、清單版式要整潔

清單的板式必須要整潔,沒必要去標紅或者加粗,因爲每一點其實都很重要,能快速閱讀理解纔是最重要的。

六、清單要反覆修改

無論你在編寫清單的過程裏有多用心,那也必須在現實中接受檢驗之後才能正式發佈,因爲現實情況要比自己想象複雜太多了。

不過最終說來,無論清單做的有多精良,但還是人來決定,關鍵時刻應該做什麼,而且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去不斷改進清單,即使最簡單的清單也一樣。因爲簡潔和有效其實是兩個矛盾的存在,現在新知識不斷出現,所有新知識都要被系統的轉變成爲簡單實用的操作方法。

所以,整理自己學到的知識以及應用方法的一種好辦法就是,對應自己的工作,寫一份清單,總結自己的日常,找出可以提高的部分。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碼收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