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博爱竹林(王树贵 提供)

王戎乱世求荣

一朝入仕一世官,宦海沉浮狗一般;人生若是有来世,宁做贤士不做官。相传,这是王戎辞官后发出的感慨。王戎(234—305)一生,尽管官运亨通,位高权重,贵为太傅。但一生却是阿谀求全,明哲保身,碌碌无力。对于一个人来说,虽然不失为一种生存之道,但作为竹林七贤而言,“贤”就有些缩水了。王戎生于名门望族,山东临沂人。

曹魏末年的一天,王戎正在竹林下吟诗作赋,忽闻朝臣钟会来访,连忙邀至室内,热情款待。两人酒过三巡,钟会察言观色,见对方有别于嵇康、阮籍,先是借机大谈司马昭如何礼贤下士,对振兴大魏帝国雄心可见。又是夸耀王戎如何年轻有为,才华学识过人,名声在外。接着话锋一转道:贤士王戎,俗话说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报效朝廷,报效朝廷是为了实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为了光宗耀祖和名垂青史。人生苦短啊,瞧你年纪轻轻,整天隐居竹林,修的是哪门子仙啊?司马大将军说了,如若你愿意入朝为官,大将军愿以宰相的属官之职,将你举荐给当朝皇上。此后,您必将官运亨通,前程似锦,望贤士三思而后行。

钟会此次携带着礼品前来拜访王戎,也是为了协助司马昭笼络社会名流,以求改朝换代。经多方打探,这才找到了隐居的王戎。

王戎听了钟会一番阔论,犹豫片刻,点头答应。送走了钟会,王戎找来其他几位贤士,将钟会前来邀请入朝一事说了一遍,想听听诸位贤士的看法。诸位贤士看法不一:有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就是想改朝换代,取代曹魏王朝,实为忤逆之臣。吾等皆为贤士,岂能与狼共舞;有说竹林隐居多年,每日饮酒咏诗,嘲笑戏骂时弊,倒也优哉乐哉。只是人生苦短,到头来难有什么作为;有说王戎毕竟年轻,入朝为官未免不可,世间不是有句身出污泥而不染的俗语吗?有说相约隐居竹林多年,已是诸位贤士缘分,人各有志,岂能强求,主意还是王戎来拿吧。送走诸位贤士,王戎思索再三,毅然离开了太行山,一路赶往了京都。

司马昭获悉,指令钟会安排酒宴款待。酒宴上,司马昭为了显示求才若渴的心情,当场向皇帝起草了一份奏章,建议册封王戎为相国属官。王戎看在眼里,深为感动,再三表示愿意报效皇上。钟会借着几分酒意,连忙提醒说:王贤士,报效皇上事小,报效大将军事大。大将军既然如此举荐你,日后是不会亏待你的。司马昭见钟会话说得太露骨,连忙笑说:向皇上举荐人才,系老夫分内之事,报效皇上事大,报效皇上事大。

王戎入朝为官,为了报答司马昭的举荐之恩,处处为司马家族灭魏称晋摇旗呐喊,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家族视王戎为心腹,先后让其出任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光禄勋、中书令、光禄大夫、尚书仆射、吏部尚书、司徒等职。可谓官运亨通,享尽了荣华富贵。同时,王戎入仕后,由于一味地阿谀求全,依附权贵,失去了贤士风度,人品受到了非议。诸位贤士看在眼里,纷纷与王戎分道扬镳。

西晋永康元年(300),身为太傅的王戎,因贾太后废立太子被杀而受到牵连,无奈辞去了官职,时年66岁。

王戎辞官以后,回首一生往事,这才发出了本文开篇时的感慨。

图片:来自网上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