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媒體報道,宇宙中存在着大量宇宙射線,這些射線不斷轟擊地球,一項研究認爲這種看不見的高能粒子流可能在決定其它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方面起着關鍵性的作用。研究人員對可能影響行星接受到輻射劑量的兩個重要因素進行了關注,包括其磁場的強度,以及大氣層的厚度。

   據媒體報道,宇宙中存在着大量宇宙射線,這些射線不斷轟擊地球,一項研究認爲這種看不見的高能粒子流可能在決定其它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方面起着關鍵性的作用。

  宇宙射線是核子流,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質子,也就是氫核,這種高能粒子流以光速在宇宙空間中傳播,其中一些粒子攜帶的能量比地球上最強大加速器達成的粒子能量還要高1億倍。

  當宇宙射線轟擊地球大氣層,會產生一系列的次級粒子流,這其中的部分粒子流會抵達地面,對地面上和海洋中的生命產生危害。科學家對宇宙射線可能對遙遠的系外行星宜居性造成的影響開展研究。

  科學家使用地面和空間望遠鏡設備發現了上百顆系外行星,人們認爲在那些系外行星中或許存在着某種形式的外星生命。研究人員集中在那些位於所謂“宜居帶”區域內的系外行星,在這些區域,行星距離恆星的遠近適當,從而允許水以液態形式存在於其地表。

  研究人員認爲,一顆行星遭受的輻射水平將影響其宜居性。儘管一顆行星經受的外部輻射通量中,來自它的“太陽”的通量要遠高於來自星系的宇宙射線,但後者的粒子能量要遠遠高於太陽輻射中的光子和質子流能量,從而使其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研究人員對可能影響行星接受到輻射劑量的兩個重要因素進行了關注,包括其磁場的強度,以及大氣層的厚度。研究人員模擬了不同的行星情景,從完全缺乏磁場的行星,到像擁有地球那樣強磁場的行星,從擁有非常稀薄大氣層的行星,到擁有像地球那樣濃密大氣層的行星。

  科學家發現行星的大氣層厚度纔是對行星地表輻射通量具有更重要作用的因素。如果以地球爲例,將地球的磁場完全去除,那麼暴露於環境中的輻射通量將上升兩倍,這是非常大的增加,但這樣不會對我們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然而,如果保留磁場,將地球的大氣層濃度降低10倍,那麼接受到的輻射通量將會上升兩個數量級。

  科學家傾向於那些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是搜尋外星生命的理想地點,因爲這類恆星相對闇弱,它們的數量是宇宙中最多的,大約佔到宇宙中全部恆星數量的80%左右。

  未來的進一步研究,將考察增長的輻射通量將如何影響生命的演化進程,針對輻射劑量對生物體作用的研究主要做法,是使用很高的輻射劑量來考察生物體在這樣的環境下將受到怎樣的傷害,是否會死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