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官方定義是由一個只允許外部物質和輻射進入而不允許物質和輻射從中逃離的邊界即視界所規定的時空區域,此區域稱爲之謂黑洞。但是黑洞的真正定義到目前爲止都無法詳細的確認,由於他就像無底洞一樣,任何物質只要接近被吸入,所以誰也無法去確切的描述他的演變過程。

  從理論上來說,黑洞的形成是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某一個恆星在準備滅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塌陷,發生強力爆炸。由於高質量而產生的力量,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而恆星本身當它的半徑收縮到一定程度,質量導致的時空扭曲就使得光也無法向外射出,這時“黑洞”就誕生了。

  黑洞並不是實實在在的星球,而是一個幾乎空空如也的天區。黑洞又是宇宙中物質密度最高的地方,我們的地球如果變成黑洞,其大小隻會有黃豆那麼大。黑洞中的物質不是平均分佈在這個天區的,而是集中在天區的中心。這些物質具有極強的引力,任何物體只能在這個中心外圍遊弋。一旦不慎越過邊界,就會被強大的引力拽向中心,最終化爲粉末,落到黑洞中心。因此黑洞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太空魔王。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源自127億年前的黑洞,這是目前科學家們探測到最古老的黑洞。不過這個黑洞距離地球非常遙遠,這也是爲什麼這麼久都沒被發現的原因,它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1億年形成的。它的質量幾乎達到了整個銀河系下的恆星質量之和,而它的容量幾乎可以裝下1000個太陽系。這個黑洞形成的時間非常遠古,幾乎是跟宇宙是並存的,僅僅比宇宙晚形成那麼幾億年“而已”,像它這樣大容量的黑洞,又這麼的古老,真的非常罕見。

  一切事物都會有正面與反面,有黑洞一說,那是否就有白洞之說了呢?科學家們就提出設想,既然宇宙中有黑洞,那麼一定會有“白洞”的存在。黑洞可以用強大的吸力把任何物體都吸進去,而白洞可以把這些東西都吐出來。

  但黑洞並不能吞噬如此多的物質,黑洞會釋放一部分物質,射出兩道純能量——伽馬射線。科學家們也正是通過伽馬射線和X射線來確定它的存在和預測它的體積和質量,因爲宇宙黑洞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既看到也摸不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