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編者按:這是一條走了70年的路,它與新中國的脈搏一起跳動,它寫滿中原大地的厚重與榮耀,它鋪就一代代報業人用熱血和奮鬥編織的夢想。詞典裏最美的詞。

編者按:這是一條走了70年的路,它與新中國的脈搏一起跳動,它寫滿中原大地的厚重與榮耀,它鋪就一代代報業人用熱血和奮鬥編織的夢想。

在河南日報70華誕之際,詩人們以發自肺腑的真誠,歌唱她70年的輝煌歷程,歌唱她70年來勇立時代潮頭,爲黨的新聞宣傳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歌唱黨報人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這一天,讓我們用最飽滿的詩情,用最嘹亮的歌聲,爲她送上最美的祝福。

一條路

如果把河南日報七十年的版面

在中原大地上

一張一張地

平鋪

就是一條長長的長長的

花團錦簇的

散發着墨香的

大路

這條路

是會奔跑的啊

就像一個爛漫少年

在黎明的窗口

睜大亮晶晶的眼睛

舉着火把一樣的花束

從兒童節出發

向着太陽

奔跑成一支呼嘯的紅箭頭

跑進共和國的霞光裏

從此以後,就永永遠遠

緊跟偉大的黨

與共和國

同步

這條路

是多少腳板一起走出來的啊

這條路上

有櫛風沐雨的身影

這條路上

有種子一樣撲向泥土的腳窩

這條路上

有日夜不熄的燈火

這條路上

有四季唱響的壯歌

哦,此刻,在這條路上

驀然回首

我的河南日報一代一代的前輩們啊

我的河南日報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啊

你的靈魂,你的熱血,你的身影,你的笑臉

化作圖片,化作鉛字,化作版面,化作

音頻視頻

在這條路上,排山倒海

亮閃閃地

走過

走得好啊

這條路

追隨着太陽

把自己煉成了一支

像向日葵那樣

飽蘸陽光的如椽巨筆

年年歲歲

標註時代車輪滾滾前行的方向

時時刻刻

記錄中原兒女創造創新的凱歌

哦,如果把這條路

摺疊起來

就是一個佈滿星光的博物館

中原的夢想

中原的腳步

中原的呼吸

中原的脈搏

都在這版面構築的空間裏

生龍活虎地

呈現

啊,這條路

是自帶能量的

它是太陽鳥

噙着信息的種子

馱着思想的碩果

以版面爲軀

扇動起新媒體融媒體的翅膀

從客戶端的枝頭起跳

從茫茫太空掠過

這條會飛的路

正以閃電的速度

化作嘹亮歌喉

飛進百姓心窩

飛吧,飛吧,飛吧

這條路

會一直朝着太陽飛去

身邊是五彩雲霞

前方是燦爛星河

農業路東28號

這是一個

和土地

和陽光

和雨水

相關的地方

這是一個

和播種

和萌芽

和開花

和結果

相關的地方

農業路東28號

這是一個

和夢想

和奮鬥

相關的地方

這是一個曾經瘋長莊稼的地方

如今它瘋長另一種莊稼

這種莊稼

帶着聲

帶着光

帶着電

生產着思想和力量

這是一個曾經盛產糧食的地方

如今它盛產另一種糧食

這種糧食

同樣補鈣

同樣壯骨

同樣造血

是一種高品質的精神食糧

農業路東28號

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地方

不管奼紫嫣紅

還是梨白鵝黃

每一朵花都自由

都乾淨

向上

向善

向着陽光

這是一個林木茂盛的地方

不管是參天大樹

還是新植的幼苗

每一棵都根正苗紅

挺拔昂揚

互相呼應

互相鼓勵

互相鼓掌

這是一個田成方、林成行的地方

每一棵樹都守土有責

列隊成行

並肩而立

威武雄壯

蔚成浩蕩的陣仗

農業路東28號

這是一代代報業人揮灑青春和汗水的地方

這是我們用生命和熱血鑄就輝煌的地方

這是一個

點石即可成金

插枝即可成林的

農場

疆場

接力賽場!

植樹者即是一種播綠

一如植樹者,在另一種形式的田野,替代耕耘。

且分詩行的梯田,題目的田埂,柳枝此時轉折成爲黃鸝。

且要無邊的麥浪澆築成最後金黃造型。寫字和插稻一樣

享受到大地和河流的氣息。

植樹者的程序是造綠,佈置綠,告訴春天來臨,

金秋主題飽和的濃郁度數,高於杜康的烈焰

在二十四節氣每一個空隙。讓節日有動感

燈籠和糉子有動感。杜工部攜帶的衣襟的動感

色彩在風裏走動。且有氣質。

如綠茵之大片移植。

五指發出枝椏,文字發出枝椏,

平面發出枝椏,立體發出枝椏,

空間發出枝椏,枝椏發出枝椏。意象三維多維,

眼睛的葉子佈滿中原天空的銀河。

植樹人的聲音是綠的,

植樹人的背影是綠的,

植樹人推敲出蜜蜂的聲音是綠的,

街道橫的移植和懸鈴木豎的繼承,植綠者說

報欄裹着漫溢綠意的一方田野,

彌補我的鐮刀在文字裏銀色的弧度。植綠者說

清洗文字晾曬段落的方式不止一種。

我知道其中有一種,植綠者說

在大地一樣的版面之上一一安置種子,

摺疊出來一條灌滿綠色之聲的大河。

一個老新聞工作者的自白

我已經退休多年但有些東西退不掉

也推不掉 比如關心走過的路

以及前面的路怎麼走 我站在這個意義上

現在來與你以這樣的方式說話

人在很多時候 退是爲了另外的進

什麼?怎麼愛上這一行的你也不用過多追問

因爲這不是新聞 我的愛是發自內心

我的迷戀着迷也是終身的迷戀

我父親就是幹這個的

出身 最早在解放區 他總是喜歡跳着走路

人人都喊他

紅小鬼 從很小到很大我心目中

報社就不是一座大樓能包含的 它是一個

頂天者 有很多很多千里眼

和順風耳 專門靠吞喫信息來生活

爲了存在 她吐出帶羽毛的報紙 翻攪風雲

我年輕的時候 長相也不算英俊

但鏡子反覆肯定 你很英俊

因爲報紙是鏡子 返照時代和個人

因爲在我手指間夾着

一支特有的英雄牌金筆 我頭髮的火焰

在四季的風中跳得更歡

每日拿起記者證 然後揣在兜裏邊

神聖感就混合了幸福感 因爲

她了不得的身份也正是我的身份

貼心 且貼心坎 在她的內部

可以有平原和大海 可以有麥地和山尖

還有反光的湖 地球的窗戶或是小窗戶

馬上就出發吧 採訪纔是我的本分

騎自行車或乘公交 那要看情況而定

讓我的心情去對應英雄的心情

脈搏一起跳 讓我直抵衚衕深處

那裏是你的住處 採訪 哪怕雪夜已經很深

也絲毫不覺得膩歪 簡直是上癮

我採訪過天空和大地河流的流量

兩岸的溼度 還有麥穗的身高 麥粒的硬度

在泛白的鹽鹼地 掏出我的自來水筆

再補栽一排泡桐樹吧 從第一版

我直接轉給第二版 最終轉到蘭考縣

讓我找到老焦 與他一起蹲在路邊

一邊說一邊喫 那是多麼特殊的晚餐啊

而更多時候 一張普通的稿紙就可能成爲

我的午餐 聖殿 旱船 請原諒我跑遠了

一個季節又一個季節 窗外白楊更高

更粗了 暗中更換的年輪 捲走了

我長長的日夜 如今我的頭髮也白了

當我在我還不太老的時候回憶我

的一切 總是忘不掉我訪過的齒輪

紡織女工因過久地站立而曲張的靜脈

勞模流血的斷指 還有常香玉

捐獻給祖國的飛機 和她金品質的嗓音

我也擁有更多的做編輯的夜晚 桌子

有時突然就鳴響閃出的右手放在左耳上

對準一個外地讀者的長途來電

我用心回答他或者她 那時我是接收者

也是對應的解釋者和安慰者

工作間隙 我對着星星和樓角的月亮

吸菸 把另外那隻手伸向那本翻爛的新華詞典

摩擦眼鏡片 淘汰禿毛筆 一大堆的羣衆來信

在桌子上等我

新太陽把明亮的消息灑向人間

樓羣 原野 人心 街巷進入又一個一天

然後你進入自己的習慣

自然的另一種睡眠

在路上,追夢的人(組詩)

詞典裏最美的詞

白雲。自由的,一朵一朵的

追趕着自在。無私地

在藍天上翱翔。月亮

挨着月亮,一熠一熠的

靠太陽發光。別忘了

還有四季的山色

在湖光上瀉綠。綻放

一起滴翠。從春、夏、秋、冬

和新聞上出發。筆牽着筆

心連着心。這時

電腦和手機不停地告訴

巍峨的嵩山,滔滔的黃河

蘭考的梧桐與穿越

太行山的紅旗渠

記者。唯一

中國新聞詞典裏最美、最重

最亮的一個詞

詞。只有這個詞

暖暖的。滿滿的

離詞根最近。每天

每月。風裏來

雨裏去。七十年啊,與漢字相知

七十載,與母語爲命

在路上,以記者的名義

以勞動的方式,從詞根出發

爲中原改革開放,爲河南

更出彩。爭先恐後地

守望春的色素,追趕

夏的光澤。秋的重量

和冬的淨白

一個漢字對另一個漢字說

夜班。向遠處說

是一個編輯內心的修行

而修行,自然而然

成了夜色下的月光

和晨曦上的鳥鳴

夜色下,一個漢字從母語中走出

屹立在新聞的前沿。自信地

對另一個漢字說:黑夜,

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

光,離我的手指還遠嗎?

編輯與夜色,兩個最近的符號

古老而年輕。相遇

相愛。靠近點

再近點。古人云

近水樓臺先得月

新聞紙,很白

同樣也叫孩子。呵護她

撫摸她。是江山

也許是父母。當然

有時候也是自己。或者叫

胎記。在離靈魂最近的地方

飛鳥,只爲翱翔生長翅膀

航船,只爲江河而守望流量

歲月,爲河南出彩贏得頭版

頭條的套紅。而光景在流量中

爲報業爭得了榮光

鳥 鳴

——給報業女投遞員

從每一盞華燈初上,甚至

到每一顆晨星散落。一隻

蝴蝶追着另一隻蝴蝶。上下

左右。前後

報春。輕輕地叩開

一座城池

一條街道

一扇門窗

一顆心扉

這時,翅膀上的翻曬

沒有一點污染。只有

光,微微地從翅膀上走下

打開她的內心。穿梭在

華燈與晨曦之間

守真。送暖。求美

向上。重新開始

敞亮。還人間一個春暖花開

一張報。厚重而乾淨

淨。與霜相遇,一次又一次

覆蓋了她髮型的全部。只有

露珠從草尖上滑下,不停地

撫摸她的衣袖和褲角

從此,萬家飄墨香

燈火闌珊處。大街與

小巷,在她的手指下

笑靨上。眉宇間

獨自分享生命的呼吸

和心靈的飛揚

賀華誕

七秩春秋破浪行,艱辛創業幾征程。

一紙風行千張秀,咫尺筆濡萬點紅。

盡攬中外風雲事,總關家國黎庶情。

同儕不負擔當命,遐邇報林享盛名。

人至古稀不言老,報逢盛世年正輕。

青春寫進採擷路,心血融入案几燈。

櫛風沐雨聽民意,墨飽筆酣壯旗紅。

新曲唱給新時代,金聲玉振氣勢宏。

春華秋實絢麗景,四季頻爲送熙風。

再次創業再起步,兩番跨越兩擴容。

媒體融合競吐豔,平臺鋪設賦新聲。

而今芳園添活水,滿目錦繡綠映紅。

幾代報人屢建功,每多俊彥薪火承。

好寫夢圓小康路,喜讀綠染春訊萌。

繼往開來添重彩,光前裕後啓新程。

羣倫攜手宏圖繪,不忘初心砥礪行。

結緣

“小吳,你去趟河南日報。”

說這話的人是河大校報編輯部的周老師

他遞給我幾張黑白照片,都是學校的新聞

“鄭州緯一路一號,到印刷廠制好帶回來。”

見我遲疑,他說:

“去吧,路費我給你報銷。”

這是1984年的春天。我記住了那個地址

記住了緯一路、花園路上高大的懸鈴木

和印在新聞紙上的圖案——

總有一個釘帽鈐印在照片中間

過了十年,又是一個春天

接到了河南日報文藝處王老師的電話

“元成,河南日報招人哩。

公開考試選拔,你來報名吧。”

那時候正跟着張一弓老師草創

《熱風》文學月刊。而張老師出國在外

年輕氣盛的我不擔心考不上,而是擔心

張老師回來了,我一旦考走

豈不難堪?

竟然拒絕了王老師的好意

和電話那頭的一聲嘆惋

想着此生與河南日報無緣了

轉眼又過了十年,國慶節前夕接到了通知

“法制報劃轉河南日報報業集團,

你們的骨幹明天都來集團開會。”

在報業大廈的一間會議室裏

我見到了即將上任的社長和總編

迄今十五年間,下去採訪

有人問起,總會回答——

河南法制報的,屬於河南日報報業集團!

赤子之心 大地飛歌

《赤子之心 大地飛歌》是河南日報70週年社慶詩歌特刊。

相關文章